冬凌草的种子在玻璃瓶中发出细微的沙沙声,像某种小虫在爬动。李云龙将瓶子举到煤油灯前,眯着眼观察——那些比芝麻还小的褐色颗粒,就是朴顺姬用生命换来的珍宝。瓶底还残留着几丝干涸的血迹,是少女最后的存在证明。
"吴大夫,你确定这玩意儿真能种活?"李云龙把瓶子递给总部医院的老中医吴济世,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头,眼镜片厚得像酒瓶底。
吴济世小心翼翼地接过瓶子,倒出几粒种子放在掌心,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根茎类,表皮坚硬,应该需要低温催芽..."他抬头看向李云龙,浑浊的眼睛突然亮起来,"李师长,那个朝鲜姑娘说这是冬天采的才有奇效?"
"对,说是长在雪线以上。"李云龙回忆着朴顺姬生前的解释,"夏天采的效果差很多。"
老中医兴奋地一拍大腿:"这就对了!冬凌草,冬凌草,顾名思义就是经冬不凋的灵药!《本草纲目》里有记载,朝鲜叫它'雪见草',能解百毒..."他突然压低声音,"李师长,这些种子比黄金还贵重。美军白磷弹造成的烧伤,用这药膏抹上三天就能结痂。"
李云龙点点头,从怀里掏出那块染血的布条——朴顺姬的发带:"她临死前还惦记着这个...老吴,一定要把它种出来,别让那丫头白死。"
"给我半个月,还你一片药田。"吴济世郑重地将种子和发带一起收进贴身的布袋,"不过需要个熟悉草性的帮手..."
"陈书怀那小子跟朴顺姬学过一点。"李云龙想了想,"我让他抽空来帮忙。"
走出临时搭建的医疗帐篷,刺骨的寒风立刻灌进领口。李云龙裹紧缴获的美军防寒服,呵出的白气在胡茬上结了一层细霜。总部所在的隐蔽山谷比想象中更简陋——十几顶帐篷分散在松林中,伤员住在唯一的一栋木屋里,那是原先是朝鲜伐木工人的工棚。
指挥部的帐篷里,赵刚正和韩山研究作战地图。看到李云龙进来,韩山立刻招手:"老李,好消息!你缴获的夜视装备派上大用场了。总部决定组建特种夜战分队,由你全权负责。"
李云龙凑近地图,发现上面标注了几个新的红圈:"'铁幕行动'有动静了?"
"比预想的快。"韩山指着地图西北侧,"美军第7师昨天突破了青龙峡防线,正向我方主阵地迂回。更麻烦的是..."他的手指移到东南方,"侦察兵报告,这里出现了美军新型侦察车,装有奇怪的圆形天线,疑似无线电定位设备。"
李云龙眉头紧锁。重生前的军事知识告诉他,这很可能是早期雷达技术——美军在用技术手段弥补山地作战的视野局限。如果真是这样,志愿军擅长的夜间机动和隐蔽集结将面临巨大挑战。
"夜战分队什么时候组建?"
"现在就开始。"韩山从桌下拿出一个木箱,里面整齐排列着六套缴获的夜视装备,"总部从各部队抽调了三十名精锐,都是神枪手和侦察兵出身。陈书怀担任技术指导,负责训练使用这些装备。"
李云龙咧嘴一笑,露出那个标志性的缺牙豁口:"正合我意。那小子脑子活,还能捣鼓点新花样。"
训练当天傍晚就开始了。山谷深处特意开辟了一块模拟战场,布置了各种障碍和靶标。陈书怀戴着那副朴顺姬父亲留下的眼镜,正给三十名精选的战士讲解夜视仪原理。
"...这种主动红外夜视仪,依靠发射不可见的红外光照明目标..."大学生兵的声音因兴奋而略微发颤,"有效距离约100米,但强光下会暂时失明...所以我们必须..."
李云龙站在一旁,满意地看着这个曾经吓得尿裤子的书生,如今已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陈书怀不仅搞懂了缴获装备的工作原理,还总结出一套对抗方法——用强光手电干扰敌方夜视仪,用白布伪装减少红外反射,甚至发明了简易的"红外陷阱":在假目标上贴锡纸,吸引敌方火力。
"今晚第一次实战演练。"李云龙在训练结束时宣布,"分成红蓝两队,蓝队用夜视装备,红队用传统方法。输的一方负责给全队洗袜子!"
战士们哄笑起来,但眼神中都透着不服输的劲头。李云龙特意将陈书怀分在红队,想看看这小子能不能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战能力。
月光被云层遮挡的深夜,演练开始了。李云龙和韩山站在高处观察,通过无线电听取双方的战术汇报。起初,装备夜视仪的蓝队占据绝对优势,"击毙"了多名红队队员。但到了后半夜,情况突然逆转——陈书怀带领的红队不知用了什么方法,竟然连续"消灭"了三名蓝队精锐!
"走,去看看。"李云龙按捺不住好奇心,带着韩山摸向交战区域。
他们在一片松林边缘找到了陈书怀的小队。令人惊讶的是,红队队员每人手里都拿着一面小镜子,正借着微弱的星光观察四周。陈书怀则蹲在一棵树后,面前摆着个奇怪的装置——用缴获的美军电池和汽车后视镜拼凑成的"反光观察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