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卫鞅得知了密信之事后,心中也是一惊,他知道这必定是那些旧贵族们使出的阴招,想要借此来离间他与太子的关系。他赶忙进宫面见太子驷,一脸诚恳地说道:“太子殿下,臣一心只为秦国,新法亦是为了我大秦的长远发展,那密信所言皆是子虚乌有啊,定是有小人在背后恶意中伤,还望殿下明察。”
太子驷看着卫鞅,微微皱眉道:“卫鞅,本太子自是信你几分,可如今这信中说得有鼻子有眼,不可不查。你且先回去,待本太子查明真相,自会有个决断。”
卫鞅无奈,只得告退,离开王宫后,他心中暗忖,必须得加快动作,找出背后捣鬼之人,否则这局势对自己将会越来越不利。
第四章:街头风波
栎阳街头,原本是一片热闹繁华之景,百姓们来来往往,做着各自的营生。可这几日,却被一股异样的氛围所笼罩。
原来,那些旧贵族们买通了一些地痞无赖,故意在闹市中宣扬新法的种种不是,他们编造着各种谣言,什么新法让赋税加重啦,让百姓们失去了自由啦等等,说得绘声绘色,引得不明真相的百姓们开始议论纷纷。有的百姓面露犹豫之色,似乎被他们的话所蛊惑,有的则跟着起哄,一时间,街头变得嘈杂混乱起来。
卫鞅得知此事后,大为震怒,立刻命人前去将为首的无赖抓了起来。不多时,那些地痞无赖便被五花大绑地带到了闹市之中,卫鞅亲自前来,当众宣读他们的罪行以及背后主谋,大声说道:“诸位百姓,这些人皆是受了别有用心之人的指使,在此妖言惑众,妄图扰乱我大秦的安稳。新法施行以来,大家的日子过得如何,大家心里都清楚,莫要被这些小人蒙蔽了双眼啊!”
百姓们听了卫鞅的话,渐渐回过神来,想起新法给自己生活带来的改变,纷纷点头称是,那些原本被蛊惑的人也都面露羞愧之色。这一场街头风波,总算是被卫鞅给平息了下去,可他心里明白,旧贵族们的反扑只会越来越猛烈,自己必须得时刻警惕着。
第五章:孝公驾崩
然而,尽管众人都在为秦国的未来争执着、谋划着,可终究还是没能挽留住孝公的生命。在一个寂静的夜晚,孝公还是没能熬过病痛,溘然长逝。
消息传出,整个栎阳城都笼罩在一片哀伤之中,百姓们自发地穿上素衣,为孝公默哀。而朝堂之上,更是一片悲痛与肃穆,大臣们皆是泣不成声,不管是支持新法的,还是反对新法的,此刻都沉浸在失去君主的悲痛之中。
可甘龙等人却觉得机会来了,他们收起了悲伤的面容,暗地里加快了他们废除新法的步伐,四处活动,串联各方势力。甘龙暗中与那些旧贵族们频繁会面,商讨着如何在新君面前进言,好让新法尽快废除,恢复他们往日的权势。朝堂局势愈发紧张起来,仿佛一点火星就能引爆一场大战,大臣们之间的明争暗斗也越发激烈,每个人都在为自己所支持的一方谋划着下一步的行动。
第六章:太子登基
在一片悲痛与动荡之中,太子驷按照祖制,顺利登基,成为了秦国新的君主。登基大典之上,新君驷头戴冕旒,身着龙袍,面容庄严肃穆,可他的心中却满是忧虑,深知自己接手的是一个内忧外患的秦国,面前的路并不好走。
旧贵族们迫不及待地上奏,请求新君即刻废除新法。甘龙更是言辞恳切地说道:“陛下,那商君之法实乃祸国之法,如今陛下初登大宝,当以安稳朝堂、安抚旧族为重,废除新法,方可让秦国回到正轨啊,还望陛下圣裁。”
卫鞅则率领着一众支持新法的官员,齐齐跪下,恳请新君以秦国长远计,继续推行变法。卫鞅高声道:“陛下,新法乃我大秦崛起之根基,虽施行过程中或有小弊,可其利远大于弊啊,只要继续坚持,我大秦定能称霸诸侯,成为天下第一强国,还望陛下莫要被旧贵族的片面之词蒙蔽。”
新君面沉如水,并未当场表态,只是让众人先退下,他需要时间再做思量。回到后宫,新君驷独自在书房中,看着堆满案几的奏疏,眉头紧锁,心中权衡着新法与旧贵族之间的利弊,深知这一决定关乎着秦国的未来走向,绝不能草率行事。
第七章:新君的权衡
新君驷在书房中,反复思量着朝堂上两派的话语。他深知新法对秦国的重要性,这些年秦国在新法的推动下,国力确实有了显着的提升,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军队的战斗力也日益强大。可旧贵族的势力也不容小觑,他们在秦国根基深厚,若处理不好与他们的关系,恐怕朝堂将会大乱,到时候内忧外患齐至,秦国可就危险了。
他决定先派人去民间仔细探查,看看百姓对新法的真实看法,毕竟百姓才是国家的根基,他们的意见至关重要。于是,他选派了一批忠诚可靠又善于察访的官员,分赴秦国各地,叮嘱他们务必如实回禀所见所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