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趁着夜色,偷偷潜入存放宫中杂物的库房,从里面找出一些陈旧的兵器,又弄来一些写有疑似与他国往来密信的纸张,然后在上面编造一些模棱两可却又似乎暗藏玄机的话语,意图将卫鞅与他国勾结谋反的假象坐实。
其中一个侍卫一边写着那伪造的密信,一边擦着额头上的冷汗,心里有些发虚:“我说哥几个,咱们这事儿真不会被发现吧,我这心里怎么老是七上八下的呢。”
另一个侍卫瞪了他一眼:“都到这份上了,你还说这些,现在收手也来不及了,只要咱们做得像那么回事,再加上公子虔大人的运作,肯定没问题的。”
几个人忙活到天快亮,才总算把那些所谓的“证据”准备妥当,然后藏在了一个隐秘的地方,等待着公子虔下一步的指示。
而此时的卫鞅,通过亲信的打探,也隐隐察觉到了一些不对劲,他加强了府中的戒备,同时也在思索着应对之策,他知道,那些旧贵族肯定不会只是小打小闹,一场狂风暴雨即将来临。
第五章:联名上奏
公子虔看着眼前这些伪造好的证据,满意地点点头,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便召集那些旧贵族们再次来到府邸密室。
“诸位,证据已然备好,咱们现在就联名上奏太子,让太子知晓那卫鞅的狼子野心,尽快将他拿下。”公子虔神色振奋地说道。
众人纷纷响应,一个个在那奏疏上签下自己的名字,眼神中满是期待与狠毒,仿佛已经看到卫鞅被打入大牢,受尽折磨的场景。
随后,公子虔带着这份联名奏疏,亲自前往太子府。
太子驷正在府中读书,听闻公子虔求见,心中有些疑惑,便让人将他请了进来。
公子虔行过礼后,便呈上了奏疏:“太子殿下,臣等近日发现了一个惊天秘密,那卫鞅竟妄图谋反,这是臣等搜集到的证据,请殿下过目。”
太子驷接过奏疏,看着上面那一个个熟悉的贵族名字,眉头微微皱起,心中泛起一丝疑虑,他深知卫鞅变法对秦国的重要性,可如今这证据摆在眼前,又让他不得不重视起来。
“叔父,此事非同小可,你等可有十足的把握?这些证据可都是属实的?”太子驷严肃地问道。
公子虔赶忙回道:“殿下,臣等怎敢拿这等大事开玩笑,这些证据皆是千真万确,那卫鞅仗着变法之功,在秦国日益骄纵,早有不臣之心啊,还望殿下为了秦国的安稳,尽快处置此事。”
太子驷看着奏疏,陷入了沉思,他知道一旦此事坐实,那秦国必将掀起一场轩然大波,自己必须要慎重对待。
第六章:卫鞅自辩
卫鞅很快也得知了公子虔等人联名上奏太子的消息,他深知此事的严重性,当下便决定进宫面见太子,为自己辩白。
在太子府的大殿中,卫鞅见到了太子驷以及在场的公子虔等人,气氛顿时变得剑拔弩张起来。
“卫鞅,你可知罪!如今有人联名上奏,说你妄图谋反,证据确凿,你还有何话可说?”公子虔指着卫鞅,厉声呵斥道。
卫鞅面不改色,先是向太子行了一礼,然后从容地说道:“太子殿下,臣一心只为秦国,变法多年,所做的一切皆是为了让秦国强大,让百姓富足,何来谋反一说,这定是有人蓄意陷害,还望殿下明察啊。”
说着,卫鞅看向那所谓的证据,冷笑一声:“这些伪造的东西,也敢拿来当做证据,实在是可笑至极。殿下您细想,臣若真有谋反之心,为何还要尽心尽力推行新法,让秦国日益强盛,这于理不合啊。”
太子驷听着卫鞅的话,觉得也有几分道理,便看向公子虔:“叔父,卫鞅所言,也不无道理,这些证据,是否真的可靠?”
公子虔脸色一变,赶忙说道:“殿下,卫鞅巧舌如簧,这些证据都是经过多方查证的,绝无伪造可能,您可莫要被他蒙蔽了啊。”
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太子驷一时之间也难以决断,心中十分纠结,不知该相信谁才好。
第七章:暗中调查
太子驷看着眼前争执不下的两人,心中明白,此事不能仅凭这些所谓的证据和双方的言辞就仓促定论,必须要暗中调查清楚才行。
“此事事关重大,本太子也不能仅凭一面之词就做决断,本太子会派人暗中彻查此事,在结果出来之前,你们都莫要再生事端。”太子驷严肃地说道。
公子虔还想再说些什么,却被太子驷一个眼神制止住了,只得悻悻地闭上了嘴。
卫鞅则松了一口气,他相信只要认真调查,这些伪造的证据定会被识破,自己的清白也能得以证明。
太子驷派出了身边最为得力的亲信赵高,让他秘密去调查此事。赵高领命后,先是从那几个提供证据的侍卫入手,不动声色地开始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同时也派人去核实那些所谓密信中提到的与他国往来的情况。
而公子虔等人见太子要调查,心中有些慌乱,他们一边暗中警告那些侍卫不要露出破绽,一边又想着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不利情况,整个局势变得越发紧张起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