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焚身劫:岐仁堂悬壶录之斑疹生死局》
第一章 凌晨三点的代码火
申城的写字楼在暴雨中浮沉,26楼的"极客科技"办公室里,键盘敲击声混着咖啡机的轰鸣。项目经理徐敬山盯着屏幕上的红色报错代码,突然剧烈咳嗽起来,保温杯里的凉茶溅在键盘上,晕开深色水痕——这已是他连续加班的第七天。
"敬山,你脸色太难看了,去医院吧。"实习生小周递来体温计,38.5℃的数字让众人倒吸冷气。徐敬山却摆摆手:"上周流感刚好,吃片退烧药就行,这个项目必须赶在端午前上线......"话未说完,眼前突然闪过密密麻麻的紫色斑点,如像素乱码般在视网膜上跳动。
两小时后,他被救护车送进急诊。值班医生看着血常规报告直皱眉,正要开口,徐敬山却突然坐起,指着白墙大喊:"变量溢出了!快改第三行代码......"护士慌忙按住他,发现其舌面焦黑如糊锅,耳内嗡嗡作响竟听不清人话。
"这症状有点像......"年轻医生迟疑着掏出手机,却被推床撞开的岐仁堂匾额晃了眼——不知何时,一位蓄着长髯的老者已站在急诊室门口,手中铜铃随动作轻响。
第二章 岐黄灯下的斑疹谜
"把空调关了,去打盆温水。"岐大夫示意家属退下,解开徐敬山的衬衫。急诊室的LED灯在他指尖化作古代烛火,照见患者胸腹间隐约浮现绿豆大小的紫色斑点,如未完全加载的像素块,分布虽密却未透达肌表。
"《温热论》云:'斑为阳明热毒,疹为太阴风热。'此乃阳明胃热炽盛,灼伤血络所致。"岐大夫用棉签蘸温水轻拭患者耳后,"看这耳窍闭阻如愚,正合《伤寒论》'实则谵语,虚则郑声'之训。小伙子,发病前是不是吃了炸鸡啤酒?"
徐敬山艰难点头,喉间发出含糊的"代码...... deadline......"岐大夫望向陪护的妻子:"他刚从外感热病中恢复,胃气未复却强食辛辣厚味,导致'食复'。就像刚撤火的灶台,又扔进湿柴,必起浓烟啊!"
说罢,他铺开《伤寒论》卷六,指节叩响"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篇:"仲景言:'病人脉已解,而日暮微烦,以病新差,人强与谷,脾胃气尚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烦,损谷则愈。'今患者不仅强食,更复加焦虑劳神,火上浇油,致胃热与血互结,发为斑疹。"
第三章 石膏竹叶的降火术
急诊室的时钟指向凌晨四点,岐大夫的药方在护士站引起骚动:
竹叶石膏汤加减
石膏30g(先煎) 淡竹叶15g 麦冬12g
人参9g(另煎) 法半夏9g 粳米15g
炙甘草6g 紫草12g 丹皮9g
"这剂量......石膏会不会太大?"年轻医生质疑。岐大夫捻动袖口的砭石手串:"《神农本草经》明言石膏'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能息'。患者胃中邪火如炉膛烈焰,非重用石膏不能直折其势。加紫草、丹皮者,取《本草纲目》'凉血化斑'之意也。"
头煎药服下半小时,徐敬山突然浑身大汗,被褥尽湿。岐大夫掀开被子,见胸腹斑点明显增多,色泽转为鲜红:"妙哉!此乃'火郁发之',邪热外透之象。《温热条辨》说'斑疹宜见不宜隐',今斑点掀发,如乌云见日,热毒有出路矣。"
但众人尚未松口气,患者突然陷入昏睡,唤之不醒,身体僵直如死机的电脑。心电监护仪显示心率骤降,护士惊呼着准备抢救设备。
第四章 生脉四君的回春手
"且慢!"岐大夫按住护士的手,俯身细察:徐敬山虽目闭如瞑,鼻翼仍有细微翕动,指尖微凉但未至厥冷。切脉时,指下竟似有游丝般微弱搏动,右关尤虚——这是胃气将绝之兆!
"诸君误矣。"岐大夫铺开《脾胃论》,"前用竹叶石膏汤,如消防员扑灭大火,然火场虽熄,梁柱已损。患者本就素体脾虚,又经苦寒攻伐,胃气重伤,致'土虚不能载木',神明失养。此刻若再用凉药,便是'虚虚'之祸!"
他刷刷改写处方:
生脉散合四君子汤
人参15g(另煎) 麦冬12g 五味子9g
党参20g 白术15g 茯苓12g
炙甘草9g 生姜3片 大枣5枚
"《难经》云:'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今以生脉散救肺胃之阴,四君子汤补脾胃之气,生姜、大枣调和营卫,如重建炉灶,先小火温养,再渐添柴薪。"岐大夫亲自煎药,当人参的异香弥漫急诊室时,徐敬山的指尖忽然动了动。
子夜时分,监护仪突然发出规律的"滴滴"声。徐敬山缓缓睁开眼,望着岐大夫胸前的艾灸盒,喃喃道:"您......像我电脑里的杀毒软件......"满室医护人员忍俊不禁,岐大夫却严肃道:"你体内的'病毒',是忘了给脾胃'杀毒软件'续费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