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从山道上缓缓驶来。
为首之人穿着西装革履,手持公文包,笑容满面。
“各位好。”那人开口便是标准普通话,语气热情,“我是西域文旅集团的市场总监李明远。我们公司有意在伊犁河谷开发高端生态旅游项目,特地前来洽谈合作。”
他扫了一眼人群,目光落在巴合提大叔身上:“我们愿意与牧区签署十年合同,每年支付固定租金,并为每户家庭提供现代化住房。条件是交出草场的经营权,由我们统一管理运营。”
话音落下,人群中响起低声议论。
“住楼房?”
“不用再转场了?”
“每个月还能拿钱?”
一些年长的牧民脸上露出意动之色。
对他们来说,游牧生活意味着风吹日晒、颠沛流离,而眼前这个方案无疑是一个体面安稳的未来。
但也有年轻人皱起眉头,眼神中带着疑虑。
林砚站在一旁,沉默不语。
他的手指轻轻摩挲着手中的信件,脑海中却飞速运转。
这不仅是经济利益的抉择,更是文化存续的关键时刻。
夜幕降临,帐篷内的灯光昏黄。
林砚坐在桌前,面前摊开着几张图纸和一份厚厚的报告——那是他连夜赶制出来的《游牧文化体验项目可行性报告》。
报告里详细描述了一个全新的模式:以本地牧民为主导,打造“生态研学+文化体验”的旅游线路。
游客可以参与转场准备、学习搭建冬窝子、听老牧人讲述迁徙故事,甚至亲手制作传统奶酪和马肠。
“收入归牧民所有,文旅公司仅作为平台对接。”他在报告最后写道,“这不是对传统的破坏,而是让其焕发新生的方式。”
次日清晨,林砚将报告交给巴合提大叔,并提议召开一次全体会议,听取牧民意见。
木拉提·叶尔肯别克第一个站出来支持林砚。
他召集了十几位年轻牧民,在毡房里开起了小型讨论会。
“我爷爷说,我们的祖先走过雪山、荒漠,才来到这片水草丰美的河谷。”木拉提声音坚定,“如果我们现在为了房子和钱放弃草场,以后我们的孩子还会知道怎么搭冬窝子吗?”
“可是如果没人来呢?”有人提出疑问。
“我们可以先试一个季度。”林砚接口,“我会联系喀什那边的文化旅游部门,争取第一批体验者。只要有了口碑,游客自然会来。”
会议室陷入短暂的沉默,随后响起零星掌声。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点头表示愿意尝试。
傍晚时分,谈判再次开始。
李明远笑容依旧,但眼神多了一丝警觉。
他显然察觉到林砚正在推动另一种可能。
“林先生的意思是,你们想拒绝我们的合同?”他试探性地问。
“不是拒绝。”林砚语气平和,“我们只是希望能有更多选择。”
喜欢天山脚下石榴红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天山脚下石榴红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