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牧民被分成几组,一部分负责引导羊群,一部分随林砚前往冬窝子搭建临时围栏。
到达目的地时,风雪已近白盲。
林砚跳下马,带头搬起干草铺地,又指挥年轻人将毡布撑起作挡风墙。
几位老人则协助清理积雪,加固结构。
尽管手冻得通红,脸上结满冰碴,但他始终没有停下。
渐渐地,一些原本怀疑他的牧民开始主动帮忙。
“你比我想的还要拼。”木拉提一边搭帐篷一边笑,“我还以为你会怕冷缩手。”
林砚喘着气笑了笑:“我爷爷说过,草原的风,是磨练人的。”
夜幕降临,风势仍未减缓。
羊群终于被赶回,暂时安置在围栏内。
人们围坐在火堆旁,烤着湿透的衣物,喝着热腾腾的奶茶。
林砚靠在角落休息,望着跳跃的火光发呆。
“你还记得你说的话吗?”木拉提忽然在他身边坐下。
“什么话?”
“你说,这不是放弃传统,而是让它活下去的方式。”
林砚轻轻点头。
“那你相信它真的能活下来吗?”
林砚望向窗外茫茫风雪中的羊群,低声说:“只要有人愿意守护它,就一定能。”
木拉提没再说话,只是用力拍了拍他的肩。
这时,阿丽娅从外面走进来,手里紧紧抱着她的相机。
她脸色苍白,嘴唇冻得发紫,却仍坚持记录着这一晚的每一帧画面。
“你不该冒险在外面待这么久。”林砚起身接过她手中的相机。
“有些东西,值得记录。”阿丽娅淡淡一笑,“你看这个镜头。”
她调出一段视频:风雪中,牧人们合力搭建围栏,年轻人和老人协作无间,羊群在围栏中逐渐安静下来。
背景音是呼啸的北风,却掩盖不住人心跳动的温度。
“继续拍吧。”他说,“这是属于他们的历史。”
阿丽娅点头,重新调整镜头,对准火堆旁的巴合提大叔。
老人正低声讲述着祖辈如何在风雪中生存的故事,孩子们围坐聆听,眼神亮如星辰。
林砚正将白天采集的转场歌谣和老牧人讲述的口述史资料一一归档,耳机里传来苍老而浑厚的旋律——那是巴合提大叔的父亲年轻时唱过的迁徙之歌。
音符低沉起伏,像草原上的河流,也像风雪中蜿蜒前行的羊群。
忽然,一段旋律让他愣住了。
那是一段节奏稍快、音调跳跃的副歌,虽带着哈萨克族特有的喉音唱法,却隐隐透出几分熟悉的韵律。
他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喀什老茶馆中那个夏日午后,阿依夏坐在织机前轻声哼唱的艾德莱斯绸织造歌……
他猛地坐直身子,心跳加快。
这段旋律与维吾尔族传统曲调的结构、节奏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它们并非完全相同,但分明是某种更古老旋律的不同分支,像是从同一片文化根系中开出的两朵花。
喜欢天山脚下石榴红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天山脚下石榴红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