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回,我在和大家闲聊时,无意间提到了自己的生日快到了。我本就是随口一说,也没太放在心上,毕竟在这异地他乡,能按时完成采访任务就好,哪还顾得上过生日呀。
可没想到,生日那天,当我像往常一样去到工地的时候,刚走进宿舍区,就听到一阵欢快的呼喊声:“生日快乐呀!”我愣住了,只见海魂、姜峰还有其他兄弟们围了过来,他们不知从哪儿弄来了一个简易的蛋糕,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生日快乐”四个字,周围还插着几根小蜡烛。
海魂挠挠头,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兄弟,咱条件有限,这蛋糕是大家伙凑钱在镇上小蛋糕店买的,也不知道你喜不喜欢,就是想着给你过个生日,在这儿咱就是一家人嘛。”我当时感动得眼眶都红了,心里暖乎乎的。大家围着我,一起唱着生日歌,那歌声虽然没有多么动听,却格外真挚。吹灭蜡烛后,我们坐在一起,分着那小小的蛋糕,边吃边聊,笑声不断。那一刻,我真正觉得自己早已融入了他们这个群体,不再是那个单纯来采访的外人,而是他们的好兄弟。
技能传授
姜峰是个木工高手,我一直对他那精湛的手艺很是钦佩,有次我就缠着他,说想学学木工活儿里最基础的怎么使用锯子和刨子。姜峰二话没说,就爽快地答应了。
他先是耐心地给我讲解锯子的握法和发力技巧,还亲自示范,一边操作一边说:“兄弟,你看啊,这锯子得这么拿稳咯,下锯的时候顺着木材的纹理,别太用力,慢慢锯,不然容易歪咯。”我照着他说的方法试了试,可那锯子在我手里就像个不听话的孩子,歪歪扭扭的,怎么都锯不好。姜峰在旁边也不着急,笑着鼓励我:“刚开始都这样,别气馁,多练练就好了。”
接着他又教我用刨子,把着我的手,一点点带着我感受刨子与木材接触时的力度和角度。在他的悉心指导下,我慢慢找到了些门道,虽然最后做出来的成品还是很粗糙,但姜峰却直夸我学得快,还打趣说我要是不干记者这行,以后说不定也能当个合格的小木工呢。通过这次学习,我不仅体会到了木工活儿的不易,更感受到了民工兄弟们那种毫无保留、乐于分享的淳朴品质。
夜谈梦想
夜晚,忙碌了一天的工地上安静了下来,偶尔传来几声蛐蛐的叫声。我和海魂、姜峰坐在宿舍外的空地上,抬头看着天上的星星,不知怎么就聊起了梦想这个话题。
海魂望着远方,眼神中透着憧憬,说:“我呀,最大的梦想就是多挣点钱,回去把家里的老房子翻修一下,让爹娘能住得舒坦些,再娶个媳妇,安安稳稳过日子咯。”姜峰则抽了口烟,缓缓说道:“我想等攒够了钱,在县城开个小小的木工坊,专门做那些有特色的家具,把咱这手艺好好传下去,让更多人知道咱农民工也有好手艺呀。”
他们又转头问我有啥梦想,我跟他们说了自己希望能通过这次采访,把农民工兄弟们真实的生活展现给更多人看,让大家都能理解和尊重这个群体。我们就那样静静地坐着,分享着彼此内心最深处的渴望,那一刻,我明白了,虽然大家的身份不同、经历不同,但每个人心中都怀揣着美好的梦想,都在为了那一方小小的光亮,在这异乡努力地拼搏着,而这份对梦想的执着,也让我越发敬佩身边这些朴实的民工兄弟。
3
民工兄弟对我的采访工作有着多方面极为重要的帮助,他们就像一把把钥匙,为我打开了了解这个群体真实生活的一扇扇大门。
提供真实素材
起初,我虽然怀揣着想要记录农民工打工生活的想法,但对于具体要呈现哪些内容,心里还是比较模糊的。是民工兄弟们用他们日复一日的实际生活,为我提供了丰富且真实可靠的素材。
比如海魂,他会详细地跟我讲述作为一名泥瓦匠,每天天不亮就得起床准备工具,然后爬上高高的脚手架,一块砖一块砖仔细垒砌的过程。他会说起刚开始学这门手艺时,手上磨出了多少水泡,又如何在师傅的教导下慢慢掌握技巧,砌出笔直又坚固的墙体。还有那些在烈日下砌墙时,汗水流进眼睛里的刺痛感,以及在寒风中干活,手指都冻僵了还得继续坚持的艰辛时刻。
姜峰也毫不保留,把木工活儿里从挑选木材、计算尺寸,到运用各种工具精心雕琢的每一个环节都讲给我听,甚至还会分享一些在不同工程里遇到的棘手问题,像遇到木材受潮变形后如何巧妙补救等。他们用这些最朴实、最接地气的经历,让我的采访本上记满了生动鲜活的故事,使得我后续撰写的内容能够真实地反映农民工群体在建筑一线的日常点滴,让读者和观众仿佛能亲眼看到他们劳作的场景。
助力深入了解群体心态
民工兄弟们还帮助我深入了解了他们这个群体的内心世界和真实心态。在相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虽然每天干着辛苦的体力活,但内心却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