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春天。
忙完工作室的事情,把工作室的大小事务交给副主编雨涵。
我和三枫去北京大山服装厂体验生活,这家服装厂在长城脚下昌平区半壁店村。
这是一个拥有2000名职工的大型乡镇企业,是北京市的知名企业。
服装厂位于燕山山脚下,周边环境风景奇美。
我来到这个厂三个月后,厂里招工时,我把我的学生梦瑶邀约过来,,一边工作一边文学创作。
我是为了完成我的长篇报告文学《三平北漂记》才深入企业体验生活的,就像着名作家路遥先生深入煤矿体验生活一样,把最基层最地气的普通劳动者形象打造,歌颂农民工。
在这儿,我如期完成了我的作品,在这个厂和来自全国各地16个地市的男女青年一起工作生活了10个月零28天。
难忘北京,难忘北京大山服装厂,难忘和梦瑶一起耕耘一起学习一起工作的日日夜夜……
——题记
《服装厂的文学时光》
2004年的春天,阳光似乎都带着一股蓬勃的朝气,暖暖地洒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我刚刚忙完工作室里那些繁杂琐碎却又至关重要的事务,长舒一口气后,便将工作室的大小事务放心地交给了副主编雨涵。
我心里怀揣着一个坚定的想法,那就是要写一部长篇报告文学,一部能够真正深入基层,展现普通劳动者生活与精神风貌的作品,我给它取名叫《三平北漂记》。为了能让这部作品有血有肉,充满真实的生活气息,我决定像路遥先生深入煤矿体验生活那样,走进企业,去感受那些最平凡却又最伟大的人们的日常。
我和好友三枫一同踏上了去往北京大山服装厂的路。那家服装厂坐落在长城脚下昌平区半壁店村,从市区一路辗转过去,沿途的风景逐渐从繁华的都市景象变成了带着乡村质朴气息的画面。当我们终于抵达服装厂的时候,望着眼前那规模颇大的厂区,心中满是期待与忐忑。
这是一个拥有2000名职工的大型乡镇企业,在北京市都颇有名气。它位于燕山山脚下,周边的环境简直可以用风景奇美来形容。远处山峦起伏,连绵的青山像是大地的守护者,在阳光的映照下,轮廓清晰而又柔和。近处,厂里的建筑错落有致,办公楼、车间、仓库,还有那一片片员工宿舍,构成了一个充满生机的小世界。
初到服装厂,一切都是那么的陌生而又新奇。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那一台台缝纫机像是不知疲倦的战士,在工人们的操作下,有条不紊地运作着。我和三枫被分配到了不同的车间,开始跟着老员工们学习最基本的服装制作工序。
起初,我连怎么穿针引线,怎么操作缝纫机的踏板都显得手忙脚乱。那些纤细的线在我手中仿佛有了自己的意识,总是不听使唤,不是缠成一团,就是从针孔旁边溜走。而缝纫机的踏板,我一踩下去,机器就像脱缰的野马,线瞬间就歪歪扭扭,不成样子。看着身边的老员工们手法娴熟,动作流畅,一件件衣服的雏形在他们手下迅速出现,我心里既佩服又有些气馁。
但是我知道,自己来这里可不是遇到困难就退缩的,这是我为了创作必须经历的过程。于是,我每天比别人早起一个小时,来到车间,在那还没完全热闹起来的空间里,独自练习穿针引线,熟悉缝纫机的操作节奏。中午休息的时候,别人都去吃饭或者小憩了,我还缠着那些技术好的老员工,让他们给我指点一二,仔细观察他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微的技巧。
就这样,经过了一个多月的磨炼,我终于也能像模像样地做出一些简单的服装部件了,心里别提有多自豪了。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也逐渐和车间里的工友们熟悉了起来。
这里的工友们来自全国各地,有着不同的口音,不同的生活背景,却都怀揣着相似的梦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这座城市里站稳脚跟,为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有个叫阿强的小伙子,来自河南农村,他年纪不大,却已经是车间里的技术骨干了。他每天总是第一个到车间,最后一个离开,干活的时候全神贯注,那认真的模样仿佛手里制作的不是一件件普通的衣服,而是一件件珍贵的艺术品。
还有李姐,她是四川人,为人特别热情豪爽。她看我一开始什么都不会,总是主动过来帮我,还会从家里带一些自己做的辣椒酱分给大家吃。在这个充满烟火气的服装厂,我感受到了一种别样的温暖,这种温暖也成为了我继续坚持下去的动力。
在我来到这个厂三个月后,厂里又开始招工了。我一下子就想到了我的学生梦瑶,她一直对文学创作有着浓厚的兴趣,而且也渴望体验不一样的生活,积累创作素材。我便把她邀约了过来,想着我们可以一起在这里一边工作,一边进行文学创作。
梦瑶刚来的时候,和我当初一样,对车间的工作充满了新鲜感,但很快也遇到了各种困难。不过她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儿和我很像,每天都在努力学习,进步也特别快。我们在工作之余,常常会找个安静的角落,一起交流在车间里的所见所闻,分享自己新的创作灵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