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日,农历乙巳蛇年正月初五,接财神。
关于财神的风俗年味,念起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的童年和少年,快乐无暇……
讲述民俗文化,接财神……
——题记
大年初五接财神
一、往昔记忆的序幕
2025年2月2日,农历乙巳蛇年正月初五,天还未亮透,城市的轮廓还在晨曦的微光中影影绰绰。我站在自家的露台上,微风轻轻拂过,带着一丝冬日的凉意,却也夹杂着浓浓的年味儿。
思绪不禁飘回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那是我的童年和少年时光。记忆中的黄河岸边牡丹城杨柳村,每到过年,都洋溢着独特而浓郁的年味儿。
杨柳村依傍着黄河,冬日的黄河虽没有春日的奔腾,却也有着沉稳的气势。河面上偶尔还会有薄冰闪烁着微光,仿佛是大自然赐予的细碎银片。沿着河岸,一排排垂柳虽已褪去翠绿,却依旧在寒风中摇曳,像是在为即将到来的新春翩翩起舞。
村子里,家家户户的屋顶上都覆盖着一层薄薄的霜,在晨光的映照下,宛如镶嵌了一层晶莹的白边。土坯房错落有致地排列着,墙壁上贴着孩子们用彩纸剪出的各种图案,虽略显稚嫩,却充满了童趣与对新年的期盼。
一进入腊月,整个村子就像被注入了活力。大人们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女人们在自家的灶台上忙着蒸馒头、炸丸子,整个村子都弥漫着面食的香气和油炸食品的香味。男人们则聚在一起,忙着杀猪宰羊,准备过年的肉食,那热闹的场景仿佛一幅生动的民俗画卷。孩子们更是兴奋,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手中紧紧握着鞭炮,时不时地炸响几声,给宁静的村子增添了几分喧闹和喜庆。
而大年初五接财神,更是被视为重中之重。在初四的晚上,母亲就会早早地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然后拿出准备好的红纸,剪出各种寓意吉祥的图案,贴在门窗上。父亲则会在院子里摆放好一张方桌,那是为迎接财神准备的供桌。不仅如此,母亲还会特意在供桌的四个角压上几枚硬币,寓意着钱财稳稳当当,财神来了不会空手走。关于接财神习俗的由来,在民间流传着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人们为了在这一天迎接财神,会提前做好准备,备好祭牲、糕果、香烛等物,并鸣锣击鼓焚香礼拜。还有一种说法与《封神演义》中的赵公明有关,他被姜子牙封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手下宝有招、纳珍、招财、利市四位小神协助,传说他每年正月初五会下凡巡视人间,百姓们为祈求财富,便在这一天迎接他。
二、准备迎财神
随着天色渐亮,整个村子也渐渐热闹起来。黄河岸边的杨柳村,在新年的氛围中焕发出别样的生机。
在记忆里,初四夜里,我和小伙伴们就会聚在村头那棵古老的槐树下,讨论着第二天接财神的各种趣事。老槐树粗壮的枝干在夜色中影影绰绰,仿佛也在倾听着我们的欢声笑语,为我们守护着这份童真与期待。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有的说财神会从黄河上踏波而来,有的说财神会骑着瑞兽降临,每个人的眼睛里都闪烁着兴奋与期待的光芒,仿佛财富已经触手可及。
“我跟你们说,我昨儿晚上梦到财神爷啦,他穿着金晃晃的衣服,可威风了!”小虎子眼睛亮晶晶地说道,一边说一边还挥舞着手臂,比划着财神的模样。
“嘿,你就吹吧,我还梦到财神爷直接给我一屋子的金银财宝呢!”二蛋不甘示弱地回应,双手在空中夸张地划了个大圈,仿佛真有一屋子财宝在眼前。
“要是财神爷真能给我好多钱,我就去买好多好多鞭炮,可劲儿放!”柱子也跟着兴奋地说,还兴奋地蹦跶了几下。
天还未亮透,母亲就轻轻叫醒我,帮我穿上新衣。那新衣带着母亲提前烘烤的温度,暖融融地包裹着我。一家人洗漱完毕后,便来到院子里的供桌前。供桌上摆满了各种精心准备的供品,红彤彤的苹果散发着诱人的果香,寓意着团圆平安;精致的糖果五彩斑斓,象征着生活甜蜜;还有那条精心烹制的鱼,鱼身完整,鱼眼明亮,寓意着年年有余。除了这些,供品中还一定会有一碗用糯米做的糍粑,糍粑被精心塑造成圆润的形状,黏性十足,寓意着能把财神“黏”在家中。父亲神情庄重,手持点燃的香烛,那跳动的烛火映照着他虔诚的面庞,嘴里念念有词,祈求财神保佑全家在新的一年里财源广进,平安顺遂。他微微躬身,对着供桌深深作揖,动作缓慢而恭敬,黄河水在不远处静静流淌,发出低沉的声响,仿佛也在为我们的祈福默默见证。
三、街头巷尾的财神氛围
吃过早饭,我带着家人来到了村里的街道上。街道上早已是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到处都能看到人们脸上洋溢着的笑容,仿佛都在期待着财神的降临。
路边的摊位一个挨着一个,摆满了各种与财神有关的物品。金光闪闪的财神像神态各异,有的财神笑容可掬,仿佛在向人们传递着财富的喜讯;有的财神则目光炯炯,透着一股威严。印着财神图案的年画色彩鲜艳,财神的形象栩栩如生,仿佛要从画中走出来。还有那些小巧玲珑的财神挂件,有的是用红绳穿着的木质财神,纹理细腻;有的是金属质地的,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孩子们兴奋地穿梭在各个摊位之间,手中紧紧攥着压岁钱,眼睛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中来回扫视,挑选着自己喜欢的小玩意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