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黛声站在北京天文馆的穹顶之下,仰望着星空。星图在她脊背上闪烁着,却不如以往明亮,反而隐隐透着一丝疲惫的暗淡。她知道,这场危机,远比她想象的更为棘手。
“地磁暴的影响正在加剧,全球各地的电子设备已经开始出现大规模故障,更可怕的是,它正在干扰人类的脑电波,放大负面情绪,引发社会动荡。”一旁的科研人员焦急地汇报着。
黛声微微皱眉。地磁暴本身并不可怕,真正让她担心的是隐藏在其背后的力量。自从秦夜枭死去后,黑星图的能量并没有完全消失,反而像是潜伏的病毒,伺机而动,而这次的地磁暴,似乎成为了它最好的载体,将负面情绪放大,散布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我们必须做点什么,阻止这场灾难继续蔓延下去。”黛声轻声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坚定。
周九良站在她身旁,紧紧地握着她的手。他知道,黛声肩上的担子有多重,他能做的,就是尽自己所能,支持她,帮助她。
“黛声,我已经和德云社的师兄弟们商量过了,他们都愿意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或许可以试试用曲艺的力量,对抗地磁暴的干扰。”周九良提议道。
黛声的眼睛亮了起来。曲艺,尤其是相声,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蕴含着深刻智慧和情感力量的文化载体。或许,它真的能成为对抗地磁暴的一剂良药。
“好,九良,我们一起试试。”黛声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为了应对这场危机,秦黛声和周九良决定联合全球的非遗传承者,共同启动一项名为“文明防火墙”的计划。他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遍布全球的非遗技艺网络,利用各种传统技艺产生的共振,抵消地磁暴的干扰,稳定人类的情感,守护世界的和平。
“文明防火墙,不仅仅是一张物理上的防护网,更是一张心灵的保护伞。”秦黛声在联合国的一次紧急会议上,向各国代表阐述了这项计划的意义。
“我们相信,每一个非遗技艺,都蕴含着独特的力量,当这些力量汇聚在一起时,就能形成一股足以抵御任何威胁的强大屏障。”周九良补充道。
然而,这项计划的实施并非一帆风顺。由于文化差异、地域限制、以及各种利益纠葛,许多国家和组织对这项计划持怀疑态度,甚至直接拒绝参与。
“他们根本不相信非遗技艺有什么用,他们只相信科技,相信金钱。”一位负责联络工作的志愿者沮丧地说道。
面对重重阻碍,秦黛声和周九良并没有放弃。他们相信,只要坚持下去,总会有人理解他们的苦心,加入他们的行列。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技艺的力量,他们决定举办一场盛大的“文明防火墙”启动仪式。这场仪式,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表演,更是一次全球性的文化交流,一次心灵的碰撞,一次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启动仪式的地点,选在了北京的故宫。这座古老的宫殿,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兴衰,也承载着无数的文化记忆。在这里举行启动仪式,更能彰显这项计划的意义和价值。
启动仪式当天,故宫内外人山人海,来自世界各地的非遗传承者,以及各国的政要、学者、媒体记者,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在仪式的现场,搭建了一个巨大的舞台,舞台的背景,是一幅巨大的中国地图,地图上标注着全球各地非遗技艺的分布地点,每一个地点,都闪烁着不同的光芒。
仪式正式开始。
首先登场的是来自蒙古的呼麦大师。他用独特的嗓音,吟唱着古老的史诗,那低沉浑厚的声音,仿佛来自远古的呼唤,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灵。他的呼麦声,在故宫的上空回荡,与周围的古建筑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壮丽的画面。
紧接着,来自日本的尺八演奏家走上舞台。他用手中的尺八,吹奏着悠扬的乐曲,那空灵缥缈的声音,仿佛来自天籁之音,让人感到宁静祥和。他的尺八声,与呼麦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和谐,仿佛在诉说着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随后,来自爱尔兰的踢踏舞者,用轻快的舞步,跳跃在舞台上。他那充满活力的舞蹈,仿佛一股清泉,注入每一个人的心中,驱散了心中的阴霾,带来了希望和活力。他的踢踏舞声,与呼麦声、尺八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充满节奏感的音乐,仿佛在庆祝着文明的多元和繁荣。
除了这些表演之外,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非遗传承者,展示着各自的绝技。中国的苏绣大师,用手中的丝线,绣出了一幅栩栩如生的《清明上河图》;印度的瑜伽大师,用高难度的动作,展示着人体的柔韧和力量;非洲的鼓乐大师,用激昂的鼓点,敲击着生命的节奏和激情……
各种不同的文化,在舞台上汇聚,各种不同的声音,在故宫的上空回荡,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仿佛真的能够抵御地磁暴的干扰,稳定人类的情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