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十一年腊月二十九日,新春佳节临近,这本该是阖家团圆的日子,
然而,在江华锦田长塘夹板冲,一场改变许多人命运的大事正在悄然上演。
赵金龙以新春“赛神”为名——暗中召集了“九冲十八排”的瑶民六七百人,毅然举起了起义大旗。
在起义仪式前,谋士早已精心策划,让赵金龙以巫术来凝聚人心。
赵金龙心领神会,一场精彩的请神大戏就此拉开帷幕。
只见他手持用桃树干制成的木剑,挑起一张黄表纸,猛地口喷仙气,那黄表纸竟无火自燃,瞬间腾起一团火焰。
紧接着,他点燃九九八十一根蜡烛,刹那间,瑶族祖庙被照得灯火通明。
此时,众人只见东南方向,仿佛有一道真气飘飘然灌注到赵金龙身体内,他浑身猛地一震,犹如神灵附身。
众人见状,不由地“扑通”齐刷刷跪在地上,口中高呼:“显灵了!”
就在这时,谋士赵福才快步上前,将一顶鹅黄冠戴在赵金龙头上。
赵金龙悠悠醒转,大声自称是“大朝王”。
随后,他振臂高呼:“打进京城去,杀死道光王!”起事的众人情绪被彻底点燃,跟着齐声高呼,
那声音震天动地,仿佛要冲破天际。
无需冗长的说教,无需费尽口舌的劝说,就这一场精彩的表演,已然足够!
这些长期深受当地官府欺压的瑶民们,心中对大清的仇恨早已如熊熊烈火,此刻,被赵金龙神灵唤醒,化作了反抗力量。
起义军高呼着,迅速攻下江华锦田千户所,这千户所大致相当于现代团级警备部队。
他们将平日里鱼肉百姓的20余名地方官吏,与会党成员斩杀殆尽,以解心头之恨。
随后,起义军张贴出“金龙元年”的告示,向各地瑶民发出号召,呼吁大家团结一心,共同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此时,赵金龙野心勃勃,他渴望开创一个全新的纪元,誓言要与道光帝相抗衡。
此告示一经张贴,再加上谋士赵福才此前所做的准备,一切都那么顺水推舟。
广东连州、广西贺县、富川等地的瑶民纷纷响应,踊跃加入起义军的队伍。
起义的消息震惊了官府,江华知县与永州总兵调集兵力,前来围剿。
然而,他们严重低估了起义军的力量。
赵金龙率领起义军,凭借着对地形的熟悉,以及顽强不屈的斗志,使得清军的围剿行动,一次又一次以失败告终。
起义军在战斗中不断成长,赵金龙率部转战于九疑山地区,队伍规模迅速扩充到二三千人,声威大震。
道光十二年二月,清军提督海凌阿,奉命率领3000官兵,迅速赶到了蓝山。
此时,谋士赵福才巧妙布局,将义军悄然埋伏于茂密的树林中,偃旗息鼓。
同时,另派部分义军乔装打扮成普通乡民,引诱官兵进入早已设好的埋伏圈。
待官兵完全进入埋伏圈,将军一声令下,刹那间伏兵四起,喊杀声震天动地。
毫无防备的清军顿时阵脚大乱,海凌阿在混乱中被击毙,清军丢盔弃甲大败而逃。
道光十三年二月,赵金龙率领义军乘胜前进,顺利进入新田县境。
在这里,他们与新田瑶族首领赵文凤会合,两股力量合而为一,如虎添翼,迅速占领新田城。
义军的势力如火燎原,迅速扩展到湘南以及两广边境地区。
他们以新田、常宁、桂阳为根据地,设寨筑垒,精心构建防御工事,准备与官兵展开长期抗争。
道光十三年三月,面对日益壮大的起义军,清王朝大为震惊。
道光皇帝急忙调兵遣将:着令湖广总督卢坤、湖北提督罗思举、贵州提督余步云和云南副将曾胜,
率领湖南、广东、广西、湖北和贵州5省的数万大军,向义军大本营逼近。
乖乖!道光下了血本。
这是瑶民起义最为关键的一场战役,此时三省联军与清军五省联军对峙,可谓狭路相逢。
清军凭借着精良的武器装备,妄图一举剿灭起义联军。
然而,赵金龙和赵福才等人审时度势,并未被眼前的严峻形势所吓倒。
他们亲自勘察地形,精心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
战斗打响后,湖南军作为先锋,如汹涌潮水般向清军的正面防线发起了猛烈攻击。
他们呐喊着,勇往直前,即便遭受清军炮火的猛烈轰击,仍毫不退缩,
凭借着顽强的意志,成功吸引了清军的主力注意力。
与此同时,广西军则绕到清军的侧翼,充分利用地形优势,悄无声息地逼近。
他们行动敏捷,如天兵下凡,突然出现在清军侧翼,发起凌厉突袭。
清军顿时阵脚大乱,陷入混乱之中。
而广东军则作为预备队进行补刀,以强大的兵力支援湖南军和广西军,为联军解决后顾之忧。
赵金龙手执钢刀,赵福才紧随其后,二人穿梭在尘土弥漫的战场上,沉着指挥着战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