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给力的是,李鸿章此前有训练团的基础,还有李家在当地名望很高,与士绅、官府、百姓和谐相处,招募较为顺利。
他首先通过张树声招募了合肥西乡三山诸部团练,又通过刘秉璋与潘鼎新、吴长庆建立联系。
同治元年(1862年)新年刚过,淮军最早的四大营陆续开赴安庆集训。
同时,李鸿章还命令三弟李鹤章回合肥招募旧部团练。
曾国藩对新建淮军极为重视,亲自召见各营将领考察,并订立营制营规,还从湘军各部调兵借将,充实淮军力量 。
至此,李鸿章初建的淮军有了14个营头的建制。
二月,曾国藩在李鸿章陪同下,检阅已到达安庆集结的淮军各营,淮军正式宣告建军。
“……”
此时,上海士绅再次请求曾国藩派兵阻挡太平军进攻,
李鸿章奉命前往,为了迅速到达,上海士绅雇英国商船,将淮军分批运往上海。
李鸿章到上海后,一面联络洋人、任用洋教练,仿照夷军,以洋枪洋炮为主要装备,
使淮军成为装备和训练,都较为先进的新式军队。
同治元年(1862年),李鸿章被委任江苏巡抚。
在此期间,他率领淮军与太平军作战,取得多次胜利,
如虹桥、北新泾和四江口之战,成功守住上海,让中外人士对淮军刮目相看。
1863年,李鸿章接到清廷调令,率淮军助攻南京,但他出于对曾国藩、曾国荃兄弟的顾虑
避免争夺首功引发矛盾,以各种理由拖延,最终未让淮军直接参与南京攻城战。
直到湘军攻克南京后,淮军才参与了后续的肃清残敌等行动。
同治二年(1863年)正月,李鸿章出任五口通商大臣,之后在平定太平天国余部发挥了重要作用,
因功被赏赐太子太保头衔,赐穿黄马褂,
太平天国被平定后,李鸿章得封一等肃毅伯,赏戴双眼花翎。
随着与西方列强接触的增多,李鸿章深刻认识到中国与西方在军事、科技等方面的差距。
为了实现“自强”的目标,李鸿章积极投身洋务运动。
同治四年(1865年),曾国藩支持李鸿章,收购了上海虹口美商旗记铁厂,
与原来的两个洋炮局合并,成立了江南制造总局,这是洋务派创办的规模最大的近代军事企业。
此后,李鸿章还陆续创办了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一系列近代企业,
同时还设立学堂,派遣留学生,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文化 。
由此可见,李鸿章并非只知道为慈禧签订不平等条约,他那样做是身不由主,是为背锅。
民间有句话叫做:“少年不知李鸿章,中年方知真中堂”道出了其中的无奈。
喜欢清宫秘史十二章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清宫秘史十二章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