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了他说:“皇上,您只要安心读书,朝政有太后和臣等打理,便是天下之福。”
少年天子似懂非懂,他确实没添过乱,偶尔偷偷跑出宫“微服私访”,犯男孩子都犯的毛病——泡妞。
顶多到琉璃厂看看西洋镜,哈哈,幸亏同治年龄小,这才成就了“同治中兴”这句历史名词。
同治七年,李鸿章率淮军在山东剿灭捻军,捷报传到北京时,奕欣正在总理衙门看电报——那是他让人架起的电线,
从天津到北京,消息传递快了不止十倍。
他捏着电报纸,忽然觉得肩头的担子轻了些。
同治九年,金陵城外校场。
戈登的洋枪队正在演示新式后膛枪,银亮的枪管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李鸿章接过枪掂了掂,转头对曾国藩笑道:“比咱们的抬枪轻了三分之二。”
“但造价贵了十倍。”曾国藩摸着花白胡须,“江南局今年预算又超了三成。”
话音未落,远处突然传来轰隆巨响。众人转头望去,只见江南制造局的炼钢炉喷出数丈高的火舌,铁水如赤龙般在沟槽里奔涌。
李鸿章翻身上马:"走!去看看咱们的第一炉钢!"
同治十三年,大清国又迎来了一个小皇帝,四岁的光绪继位,慈禧专权的时代来到了。
大清内乱结束,外患暂平,江南的桑蚕丰收,轮船局的股息翻了番,连洋人驻华公使都开始说“清国似有中兴之象”。
谁也没料到,这“中兴”竟如镜花水月。
十几年后,黄海之上,甲午海战,北洋水师的铁甲舰在日本联合舰队的炮火中沉没,威海卫的炮声成了洋务运动的挽歌。
南方革命党起义风起云涌,此时,奕欣早已被罢黜,李鸿章在马关签下条约时,
望着春帆楼外的樱花,想起当年在江南制造局试枪的那个午后,忽然老泪纵横。
而那个被称为“同治中兴”的时代,终究成了大清王朝最后的回光返照。
“同治中兴”曾经短暂照亮过风雨飘摇的大清江山。
喜欢清宫秘史十二章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清宫秘史十二章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