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十五年正月廿三,紫禁城飘着细雪,红墙金瓦被雪隐隐盖住。
十八岁的载湉(光绪),在养心殿抖着身子——他不是怕冷,是怕姨妈。
慈禧今早那句“皇帝成年了,哀家该歇歇了”,这句话,比午门斩首的刀还凉,“我做错了什么。惹姨娘生气。”
在光绪记忆中,姨娘说话和蔼可亲,一定有坏事情出现。
哈哈,这么说,老妖婆说放权等于放屁?
“光绪心内暗虑:我信你个鬼!”
他太懂这个姨妈了:六岁能逼他跪在碎瓷片上背《劝善要言》,
九岁敢把他关黑屋三天只给馊饭。
讲真话,慈禧放权也是没法的事,可别把她当好人。
按照祖宗家法,皇帝年满十八岁就得亲政,慈禧再不舍,也得把攥了十几年的权力松松手。
不松手,不做做表面文章,老祖宗的阴魂不会放过她的。
可这权力交接的第一步,就是为光绪选后,先成个家,再立业,
选后的背后,就藏着慈禧的小九九。
光绪不是笨小孩,聪明着哩!
他和同治一样,是小孩穿开裆裤时穿上的龙袍,为此宫里裁缝,专门为他俩量身定做的。
光绪却与同治不同,同治随他爹,是无能之辈,尤其是同治,从小看到书本就头疼。
光绪小时候学习很用功,“三字经,资治通鉴”倒背如流,老师翁同龢逢人就说,这孩子将来一定是位明君。
六岁那年,京畿大旱,他跟着大臣去天坛祈雨,
跪在烈日下,他居然一动不动,直到中暑被抬回来,脸上还挂着泪痕,不停念叨“求老天给百姓降点水”。
九岁时,慈禧生了场急病,太医束手无策,这孩子竟偷偷摸进药房,
拿起小刀要割自己的肉做药引。
“皇上,不能自残啊!”李莲英及时发现苦苦相劝。
“快快退下,朕要效仿古人“割肉奉母”。
“皇上,有太医在,皇上龙体保佑”。
在李莲英劝说下,光绪才作罢。
慈禧那会儿是真感动了,“这孩子,孝顺!”
两天后,慈禧就瞧见光绪往慈安宫里跑得很勤快,心里那点暖意瞬间凉透——
“这孩子,终究不是自己养大的贴心人。不行,我得选个卧底的在小皇帝身边。”
选秀那天,体和殿里站着一排秀女,安静的像花朵,最前排正中央的那位,是慈禧的亲侄女——光绪的表姐叶赫那拉·静芬。
PS:说起来这层关系挺复杂的,慈禧的侄女静芬,自然是她弟弟桂祥家的女儿,
而光绪是慈禧妹妹家的儿子,光绪与慈禧的侄女静芬,还是表姐弟关系。
慈禧坐在上首,慢悠悠地拨着佛珠,心里盘算着,“侄女听姑姑的话,以后小皇帝一举一动尽在我掌控中!”
“皇上,到我这边来!”慈禧看着自己新打造的护甲套,慢悠悠说道。
此刻,光绪小心翼翼来到慈禧面前。“皇上,你也到了婚配年龄,自己选一位皇后吧?”
“皇额娘,孩儿选后全凭额娘做主,”
慈禧眼皮都没抬,带着关切语气:“皇上长大了,该有自己的主意了,这选后的玉如意,你想给谁就给谁。”
光绪心头一暖,额娘这是有诚意还政,太好了,让我自己当家做主。
光绪早瞧中了站在后排的一位镶红旗秀女,“太美了,白白的皮肤,一笑两酒窝,我喜欢。”
少年天子攥着玉如意的手都在抖,几步就想冲过去。但想到自己是皇帝,得稳重些。
迈出几步后,就听见背后慈禧“咳嗽”了一声,那声音不高,却像打了个雷,吓得光绪一激灵。
他回头望,正对上慈禧的眼,那眼神斜斜瞟着前排,意思再明白不过了。
光绪的手僵在半空,指尖的温度一点点退去。
他想起这些年慈禧冷不丁的罚跪,想起读书时背错句子挨的板子,这哪是让自己做主,分明是为我选好了表姐。
光绪最终还是低着头,把玉如意塞进了表姐手里。
静芬的手冰凉,接过如意时指尖都在颤。
眼前的皇帝比自己小三岁,小的时候看着他甩着鼻涕捉蝴蝶,
如今突然就要做两口子,静芬还真不大适应。
慈禧没给光绪留念想,把代表嫔妃的荷包,给了户部右侍郎长叙的两个女儿,
也就是后来的谨妃和珍妃,谁也没料到,那个眉眼灵动的小女儿珍妃,后来会成了慈禧的眼中钉,直接被慈禧扔井筒里了。
至于光绪瞧上的那个大长腿小妹妹,直接被送出了宫,连个名分的边都没沾上。
就这样,光绪一后两妃的格局定了。
静芬成了皇后,也就是后来的隆裕皇后。
光绪成了清朝皇帝里后宫女人最少的一个,不是清心寡欲,是实在没心思。
皇后与大长腿妹妹没法比,看到皇后,光绪脑海里就会涌现出老太监的样子。
别说亲嘴,看一眼都想吐。
光绪大婚的排场,在清朝历史上能排进前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