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被慈禧囚禁在了中南海瀛台。
这地方四面环水,仅有一座小桥与外界相连,且常年有人看守,光绪几乎没有自由活动的空间。
说这里是一座监狱也不过分,光绪常常站在窗口望着外边,想象着外面的世界。
“姨娘为何对我如此狠毒?我只不过是为了变法图强。”
慈禧为他配备了几个老太监和老宫女,当然皇后不可能陪伴在他身边。
有几个妃子陪伴也不错吧?反正皇上也看不上皇后,珍妃、谨妃姐俩在身旁挺好的。
呵呵!想得美,光绪喜欢的珍妃,前些时被慈禧打入了冷宫。
珍妃做的一切,恰恰是慈禧最恼火的事。
比如他支持光维新变法,为这些改革派通风送信。
她还试图干涉朝政,怂恿光绪提拔他的哥哥志锐,构建外戚干政的小圈子,抗衡慈禧的守旧派……
你说慈禧能不恼火吗?
当时慈禧紧急出手,将志锐支到蒙古边境上去任职,
说是去当官,不如说是去服刑,那个地方,是兔子不拉屎的地方。
随后,珍妃被打入了冷宫,禁止她与光绪相见。
珍妃可没有她姐姐谨妃明智。
谨妃知道自己没有实力与慈禧对抗,她选择了与妹妹截然相反的做法——
那就是老老实实低调不张扬,一切听从慈禧的指挥,围着皇后转,做一个贤妻。
谨妃成了一个小透明,慈禧怎会找她的麻烦呢?
说回光绪,被圈禁你以为就到头了?错!慈禧时不时就打击他一下。
慈禧连光绪的家族都不放过。
等等,光绪的老爹难道不为儿子说情求饶吗?
在光绪被囚禁前七年,醇亲王奕譞就挂了。
这样也好,奕譞省心省得生气。
……
光绪被囚禁后,臣子们可得到了机会,破鼓乱人捶!
工部右侍郎英年为讨好慈禧,上奏称醇贤亲王(奕譞)墓道前有白果树一株。
“太后,此乃不臣之风景!”
“何以见得?”慈禧手中把玩着檀香木的念珠。
“太后,‘王’上加‘白’不就是‘皇’吗?皇家风水全被此支占去,请伐之以利本支” 。
“有道理。”
“李总管。”
“奴才在。”
“你去带领一班太监,带上铁锨,斧子和锯,去伐倒白果树,不得有误!”
“喳——”
李莲英带着一班人去砍伐,到了墓前,没人敢第一个动手,毕竟光绪还是皇帝。
李莲英带头砍下了第一斧子。
一斧子下去,树身鲜血迸溅,“咦!白果树成精了,有血!”众太监惊讶不已。
“快动手!此乃幻觉。”在李莲英督促下,众人伐倒了这棵白果树。
这棵树真有灵性吗?伐之有血,实际是有条蛇居住在树洞里。
众人用白灰水灌树根,避免来年再发芽。
李莲英执行慈禧命令,做的真绝!
光绪听到这消息,气得一下子昏死过去,幸亏老太监掐人中做人工呼吸,光绪这才醒转,
“儿不孝,让爹爹地下担惊受怕,儿罪该万死!”
光绪不断自责,却不敢说慈禧半句不字。
他知道自己四周都是监督自己的人,自己的命就攥在慈禧手上。
“……”
尽管光绪卑微的活着,慈禧却想着法子折磨他。
自从光绪变法失败被囚禁,慈禧的心思早不在治国上,满脑子都是“废立”皇上——
她想立端郡王载漪的儿子溥儁为“大阿哥”(即皇太子),随时准备顶替光绪。
这溥儁(jun)是个十五岁的少年,资质平庸。
仗着父亲是宗室重臣,天天在宫里斗鸡走狗,连基本的奏章都读不顺。
这正符合慈禧选拔的条件,越平庸越容易控制。
慈禧奉行的标准是,“宁要奴才不要人才”,听话是第一标准。
慈禧想废光绪,列强不同意。(因为光绪变法,列强支持他)
各国公使私下里说:“光绪虽弱,却懂洋务、愿改革。那大阿哥一看就是草包,背后还是载漪这种排外的蠢货。”
他们不仅拒绝承认溥儁的“大阿哥”身份,还暗示“希望太后归政,让光绪亲掌大权”。
这话传到慈禧耳朵里,她把茶碗往地上一摔:“我还没死呢!洋人就想插手我大清的家事?”
慈禧对洋人恨得牙痒痒!
就在这时,义和团已经从山东涌入直隶,一路喊着“扶清灭洋”杀到了京津。
起初慈禧是要剿的,毕竟义和团拆铁路、烧教堂,闹得列强天天抗议,让慈禧烦不胜烦。
如今再看义和团,好像不那么烦了,他们折腾洋人,正合慈禧心思。
载漪、刚毅这帮守旧派大臣看透了慈禧的心思——要报复洋人出口气。
于是天天在颐和园念叨:“义和团是天降义民,能刀枪不入,正好帮咱收拾洋人!”
起初,慈禧不相信世上有子弹打不死的人,
“二位大人,除了孙悟空有此能力,肉体凡胎很难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