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日军只损失了3艘鱼雷艇。这仗打得欧洲人下巴都掉了——
一个亚洲国家,居然把欧洲老牌海军强国按在海里揍。
这三场战役下来,俄国输光了底气,日本也打得精疲力尽。
再打,表面上还在嘶吼对峙,骨子里都快撑断了脊梁,
两国国内民众怨声载道,谁都想体面收手,却又拉不下脸先松口。
先看俄国。
奉天会战后,俄军在东北的主力被打残,从欧洲调兵的铁路线像根快绷断的弦,
前线士兵缺粮少弹,连冬衣都凑不齐,冻饿而死的比战死的还多。
更要命的是后院起火:1905年1月,圣彼得堡爆发“流血星期日”事件,
工人举着请愿书冲向冬宫,被沙皇的军队开枪扫射,死伤几千人。
这下全国炸了锅,农民抢地主的地,士兵在军营里哗变,连资产阶级都喊着要立宪—
沙皇尼古拉二世焦头烂额,一边要镇压内乱,一边要应付前线,
军费像流水似的花,国库早就空了,连法国银行都不愿意再借钱给他。
大臣们私下里劝:“陛下,再打下去,皇位都保不住了!”
可沙皇二世还嘴硬:“我们是欧洲强国,输给黄种人?绝不可能!”
日本这边更惨。
为了打这场仗,日本把明治维新攒下的家底全砸了进去,
还借了英国一屁股债,国内赋税翻了好几倍,老百姓连米都吃不起,
东京街头天天有饿肚子的人举着“反对战争”的牌子游行。
军队伤亡更是触目惊心:旅顺之战死了6万,奉天会战又亡了7万,
青壮年男人快被打光了,征兵站里连十五六岁的少年都拉来凑数。
海军虽然赢了对马海战,但军舰损失过半,想再跟俄国拼下去,连炮弹都快造不出来了。
首相桂太郎夜里睡不着觉,对着账本叹气:“再打三个月,日本就得破产!”
可国内的军国主义分子还在喊:“要俄国割地赔款!”
谁要是敢提“求和”,谁就是叛徒!”。
说白了,双方都到了“再打就亡国”的地步,却都被“面子”捆住了手脚。
俄国怕丢了欧洲强国的架子,日本怕赌输了“国运”。
最后,美国看不下去了,充当和事佬,在美国朴茨茅斯开了和会。
谈判桌上,俄国人硬挺着不赔一分钱,日本人咬着牙要占领库页岛——
其实心里都清楚,能体面收场就谢天谢地了。
最后,双方签定了《朴茨茅斯和约》,俄国把在中国辽东半岛的“租借权”
(包括旅顺、大连)和南满铁路(长春到大连段)的权益,全转给了日本。
这意味着东北被一分为二:北部仍属俄国势力范围。
南部成了日本的地盘——中国的土地,成了他们瓜分的战利品。
俄国割让库页岛南部给日本(北纬50度以南),北部仍归俄国。
这座太平洋上的岛屿,成了双方妥协的“筹码”。
俄国不赔钱,日本没拿到现金
这是最让日本国内不满的一条:俄国死活不掏战争赔款,日本虽打赢了仗,却没拿到一分钱,只能靠抢占殖民地回血。
沙皇觉得“没赔款就不算彻底战败”,日本则憋了一肚子火,埋下后来进一步扩张的伏笔。
条约还规定,日俄两国军队都要撤出中国东北(除了铁路沿线的驻军),
表面上“尊重中国领土完整”,但实际上是把东北变成了两国“共同承认”的势力范围。
中国的主权被踩在脚下。
整个和约没提中国的利益,却把中国的土地、铁路、港口随意分配,堪称近代中国的又一耻辱。
在日本乃至亚洲眼中。
这场战争意义深远,这是亚洲黄种人第一次打败欧洲白人帝国,不光抢了地盘,更挣足了“面子”。
日本觉得这下总算挤入“列强俱乐部”了。
签完条约那天,俄国代表走出会场时,愤怒的侨民往代表身上砸鸡蛋。
日本国内更是炸开了锅,民众觉得“没拿到赔款就是输了”,把东京的美国使馆都烧了。
这场仗,哪有什么赢家?最大的输家是大清,
两个帝国主义国家,成千上万的士兵践踏中国土地,大清却连屁都不好放,欺辱啊!!!
喜欢清宫秘史十二章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清宫秘史十二章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