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枪炮被人缴了!这不是要命吗?
起义时间就要到了,手里没家伙什,拿烧火棍和清军对打吗?”
孙武急得要撞南墙。
“蒋哥,你打听了没有,哪天能把武器发到手里?”
“我听说得等过了中秋节,”
蒋翊武着急搓着手。
“蒋哥,看来起义时间要推迟。”
“那就推迟到10月16日,您看?”
“行”,孙武点头。“就这么定了,我去下通知,10月16日举事。”
……
等待,还要耐心的等待。
就在等待神圣时刻到来过程中,也就是10月9日,法租界内一间房屋内,传来“轰隆”一声,炸药爆炸声传开,
瞬间打破了黎明前的宁静,“何处爆炸声?”法租界的巡警队长急切问。
“回队长,爆炸声是从宝善里方向传来的”。
……
要不说怕什么来什么,革命党人又出事了。
“咋了?”孙武出事了。
没错,原来这天孙武在俄租界宝善里14号秘密办事处制作炸弹,
他在日本军校学习过制作炸弹的技术,有一定的炸药知识。
当时他正在晾晒炸药。有时候该出事是躲不过的。
这天恰好起义大都督刘公的弟弟刘同来这里玩,刘同叼着烟,笑呵呵打趣道:
“孙哥真牛逼,除了生孩子不会,啥都会,还会造炸药。”
刘同是个花花公子,仗着家里有钱无所事事,说着话,他弹了弹烟灰。
孙武专注研磨火药,提醒刘同吸烟离自己远点,
话音刚落,烟灰火星就碰到了火药,“轰”的一声,孙武满脸是血倒在地上。
在屋外面摆弄武器的五个同盟会成员,被爆炸声震懵了,“不好,出事了。
进屋一看,孙武倒在地上,刘同傻傻呆立。
“嘟嘟,”是巡捕房的警察听到爆炸声往这里赶来。
几位战友扶起孙武,孙武苏醒过来,所幸无大碍,火药燎了脸一层燎泡,“血里呼啦”怪吓人。
“快走,不能在此久留,”几位战友扶着孙武逃之夭夭 ——
刘同在前面跑的飞快,无形中吸引了巡捕房警察的注意,一伙人去抓刘同,这给战友和孙武逃跑创建了条件。
刘同最终被捉,战友和孙武几个人侥幸逃脱,然后藏进医院治疗烧伤。
爆炸这种事传的很快,湖广总督端澂亲自审问刘同,
刘同是个花花公子,禁不住拷打全都招了,随后清军开始按名单抓人。
出事的时候,起义总指挥蒋翊武正在别处开会,听说有人被抓,心说不好,起义暴露了。
他当机立断,迅速发出起义提前的指令:“当晚(9日)夜里12点以扔炸弹为号,听到爆炸声大家一起动手。”
……
这边新军里的起义士兵还在等待,那边清军开始疯狂抓捕名单上的革命者,
一时间闹得满城血雨腥风,人心惶惶!
时针指到了12点,依然没有动静。
怎么?蒋翊武忘发信号了?
非也,而是又出事了。
原来蒋翊武在12点时,准时扔出了一颗炸弹,谁知炸弹哑火,并被清军巡逻的士兵及时发现,
和蒋翊武一起的几个人都没跑掉,蒋翊武跑得快,侥幸逃脱了。
惊魂未定的蒋翊武认定这次起义彻底黄了,抓捕名单上有他的名字,再不跑就来不及了。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蒋翊武一口气逃出了武昌,躲到监利县藏了起来。
起义一波三折,先是起义策划者孙武被炸伤进了医院,
紧接着起义总指挥蒋翊武跑了,剩下新军里的革命者们,一脸的懵逼。
金秋的武昌城很安静,背后却暗流涌动,清军加紧了追捕,
新军里的士兵们内心忐忑不安,谁也不知道哪会抓捕会落到自己头上。
也难怪,新军里的士兵们,多多少少都和蒋翊武有联系。
熬煎!还是熬煎,时针指向了10日夜里8点。
突然新军第八工程营熊秉坤大营里一声枪响,划破了宁静的夜晚。
“反了,老子造反了!”不知谁喊了一嗓子,紧接着枪声大作杀声四起,武昌起义爆发了。
“怪了?起义黄了,蒋总指挥跑了,是谁代替总指挥打响了武昌起义第一枪的?”
意外,又是意外!
事情就是这么富有戏剧性,蒋翊武和孙武这两大起义主角缺席,却成就了另两个新人的横空出世,
这两人就是第八工程营的管带熊秉坤和他的手下班副程正瀛。
熊秉坤,湖北江夏人,也就是今湖北武昌人,
生于光绪11年,起义时27岁。
程正瀛,湖北武昌人,和熊秉坤是老乡,起义时26岁。
二人都是武昌起义的首义者,但是他俩是谁开了第一枪有争论。
说清这事,还得话接前言,时间到了10月10日,这天熊秉坤的大营有点反常,
士兵们个个脸上有紧张兴奋之色,原来熊秉坤决定担负起总指挥的职责,决心把起义进行到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