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扬州前一日,贾瑛再次来到巡盐御史衙门,向林如海辞行。林如海精神好了许多。他看着眼前这个越发沉稳、也越发深不可测的“子侄”,心中感慨万千。
“瑛哥儿…此去剿倭,刀枪无眼,务必小心!” 林如海紧紧握着贾瑛的手,眼中充满了不放心,“倭寇凶残狡诈,盘踞海岛,熟悉海情…不比陆上…”
“伯父放心!” 贾瑛笑容爽朗,带着少年人特有的朝气,“小子命硬!扬州盐商砍不死我,甄家的杀手砍不死我,几个鬼子,能奈我何?正好活动活动筋骨,试试新家伙!” 。
“你这孩子…” 林如海无奈地摇头,随即又正色道,“玉儿在信中多有提你,多亏有你照顾。” 提及爱女,林如海眼中泛起泪光。
贾瑛心中一紧,神色郑重:“姑父放心!只要小子还有一口气在,绝不让林妹妹受半分委屈!待我剿倭归来,定当亲赴荣国府,替您好好看看她!”
辞别林如海,贾瑛带着陈七等人,策马离开扬州城。风雪依旧,官道茫茫。行至城外十里长亭,贾瑛勒住马缰,回头望向扬州城那在风雪中模糊的轮廓。
心头,一个清丽绝伦、眉宇含愁的身影,毫无征兆地浮现出来。算算日子…今天,似乎是她的生辰?
一丝极淡、却无比温暖的思念,悄然划过心湖。贾瑛嘴角微微上扬,不知道礼物送到了没有。
“林妹妹…” 贾瑛在心中默念,声音轻得只有自己能听见,“生辰吉乐。愿你岁岁安康,笑靥如花。”
风雪呼啸,淹没了无声的祝福。他猛地一夹马腹,青骢马长嘶一声,如同离弦之箭,载着它的主人,冲入了茫茫风雪,向着波涛汹涌的东南海岸,疾驰而去。
扬州的雪落不进神京,但深冬的寒意却无孔不入地浸透了潇湘馆的每一根竹节。自贾瑛奉旨南下协理盐务,已匆匆数月。潇湘馆内,炭火依旧烧得暖融,案头依旧供着清雅的玉兰,只是少了那隔三差五翻墙而入的混不吝身影,连带着那份驱散阴霾的鲜活与暖意,也仿佛被这漫长的离别抽走了大半。
林黛玉拥着厚厚的锦被,坐在窗边。窗外竹影萧疏,更衬得她一张小脸清减了许多。原本养得莹润了些的脸颊又显出了几分单薄的轮廓,下巴也尖了,唯有那双含露目依旧清亮,只是深处沉淀着化不开的思念与淡淡的愁绪。她手里无意识地捻着一枚冰凉的棋子,目光落在棋坪上,心思却早已飘过千山万水,落在那烟花三月的扬州城。
紫鹃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姑娘的身子虽因着那八段锦和精心调养的方子,底子好了不少,不像往年那般畏寒咳喘,可这心绪上的沉郁,却比风寒更难祛除。宝二爷的痴缠,府里那些若有若无的闲言碎语,还有对远行之人那份刻骨的牵挂,都沉沉地压在她心上。
“姑娘,秋水姑娘来了。”雪雁轻手轻脚地进来通报。
黛玉回神,眼中掠过一丝光亮:“快请。”
门帘掀起,进来的却不再是往日那个穿着豆绿衫子、眉眼温顺的丫鬟秋水。眼前的女子,一身利落的玄色劲装,腰束同色宽带,勾勒出挺拔的身姿,足蹬薄底快靴,行走间悄无声息,带着一股不同于深宅侍女的飒爽利落。最引人注目的是,她腰间竟悬着一柄样式古朴、鲨鱼皮鞘的短刀!乌黑的发丝高束成髻,只簪了一支素银簪,眉眼依旧清秀,眼神却沉静锐利,如同出鞘的寒刃,透着干练与……隐隐的肃杀之气。
“林姑娘安好。”秋水抱拳行礼,动作干脆利落,声音也比往日沉稳许多。
黛玉看得怔住,手中的棋子“啪嗒”一声落在棋坪上。“秋水姐姐……你……”她上下打量着秋水这身迥然不同的装扮,尤其是那柄短刀,心中惊疑不定。
秋水微微一笑,那笑容里带着一丝与贾瑛相似的混不吝洒脱:“公子南下前吩咐了,让婢子勤练武艺,好好看护姑娘,莫让不长眼的扰了姑娘清净。这身行头,行事方便些。”她目光扫过黛玉清减的面容,眼中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心疼,“姑娘清减了。公子若知道,定要心疼的。”
“他……”黛玉心头一涩,垂下眼帘,“他在扬州……可还好?盐务繁杂,又临近年关,定是忙得脚不沾地吧?可有……按时吃饭?南边湿冷,他那性子,定是贪凉……”
秋水看着姑娘强忍担忧、絮絮叨叨的模样,心中了然。她走近几步,压低声音道:“姑娘放心,公子一切都好。盐务虽繁难,但有林老爷坐镇,公子手段又……咳咳,又利落,进展顺利。只是……”她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促狭的笑意,“公子他啊,人虽在千里之外,心可时时刻刻都拴在潇湘馆呢!日日都要飞鸽传书问姑娘安好,叮嘱婢子千万仔细着。还特意嘱咐了,若有人不长眼来惹姑娘烦心,只管报给他听,他回来一并清算!”
这话带着贾瑛特有的腔调,让黛玉仿佛又看到他那副混不吝、天不怕地不怕的模样,心头那点郁气散了些,唇角忍不住弯起一丝极淡的弧度,嗔道:“就他多事!谁要他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