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桥会》是一部仙话故事。主要内容是唐穆宗长庆年间,书生裴航科举考试落榜,到鄂渚游览,路遇崔相国母亲突发急症,裴航以祖传中医秘计救活崔母。崔相国以20万钱相谢,裴航便雇船运回长安。因钟情于同船的樊夫人,于是托其侍女袅烟致诗表达爱情,又以名酒奇果相送。樊夫人让袅烟回赠一首诗,便不辞而别。裴航无奈整装继续回长安。行至蓝桥驿,口渴而向一老妇求饮。老妇便让孙女送水给她。他听说此女与樊夫人诗中写的云英同名,甚为惊奇。便在此投宿,借机求婚。老妇称她有疾病,请裴航弄到玉杵臼,并捣药百天才能议婚。裴航在京城想尽千方百计,用二百缗钱弄到玉杵臼送到蓝桥,并用百天捣好药。老妇人服下,便带着云英回洞府。不久又将裴航接到洞府,拜见各位神仙美眷。中有一仙女自称是云英的姐姐。裴航一看,原来是在鄂渚同船的樊夫人,早已得道成仙,成了玉帝的女官,裴航更为惊奇。他与云英成婚后便住在玉峰洞中,也超脱尘世成了仙人。后来,唐朝发生动乱,百姓民不聊生。裴航在妻子云英和樊夫人的帮助下平定唐朝动乱,铲除朝廷奸臣,使百姓过上安定幸福生活,被皇帝封为九千岁贤王。但裴航不愿意受封赏,与云英重回玉峰洞中,享受神仙生活。
第一章 春闱落榜
长庆二年的长安城,春寒料峭。
裴航站在礼部南院外的杏树下,望着张贴在墙上的黄榜,手指不自觉地捏紧了袖口。春风吹落几片粉白的花瓣,飘在他青色的衣襟上,又无声地滑落。
"裴兄,可有看到名字?"身后传来同窗李淳的声音。
裴航没有回头,只是摇了摇头。他的目光一遍又一遍地扫过榜单,从第一行到最后一行,从右到左,再从左到右。没有,确实没有"裴航"二字。
"这...这怎么可能?"李淳挤到前面,仔细查看榜单,"裴兄的文章在我们国子监可是数一数二的啊!"
裴航终于转过身来,脸上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或许是考官眼光不同吧。"他的声音平静得出奇,仿佛在谈论别人的事情。
长安城的街道上,新科进士们欢呼雀跃,家仆们奔走相告,酒肆茶楼里满是庆贺的喧闹声。裴航穿过这些欢声笑语,如同行走在另一个世界。他抬头望向灰蒙蒙的天空,忽然觉得这座他生活了二十年的城池,变得陌生而遥远。
回到位于崇仁坊的租住小院,裴航径直走向书案,案上堆满了备考的书籍和手稿。他拿起一篇自己最为得意的策论,那是关于治国安邦的长篇大论,曾经得到国子监博士的高度评价。
"都是无用之物。"裴航喃喃自语,将文稿投入炭盆。火苗瞬间窜起,吞噬了那些工整的字迹。
"公子!"老仆裴福急忙上前抢救,却为时已晚,"这可是您三个月的心血啊!"
裴航看着化为灰烬的文章,忽然笑了:"福伯,你说我是不是很可笑?放着家传医术不学,偏要来考什么进士。"
裴福是裴家老仆,看着裴航从小长大。他叹了口气:"公子,老爷在世时就说过,您天资聪颖,学医也好,科举也罢,都能有所成就。这次不过是时运不济..."
"父亲..."裴航的眼神黯淡下来。他想起了五年前去世的父亲,那位名满京华的太医,临终前握着他的手说:"航儿,为父不勉强你继承家业,但记住,医术可救人,亦可救己。"
当时他一心扑在科举上,对父亲的话不以为意。如今想来,却是另一番滋味。
"福伯,收拾行李吧。"裴航突然说道。
"公子要去何处?"
"离开长安。"裴航望向窗外,"我想去鄂渚看看。听说那里的山水极好,适合散心。"
裴福欲言又止,最终只是点了点头:"老奴这就去准备。"
三日后,裴航站在灞桥边,望着滔滔河水。春风拂柳,送别的人络绎不绝。他身边只有裴福一人相送。
"公子,路上小心。这些银两您收好,是老奴这些年攒下的。"裴福递上一个沉甸甸的布包。
裴航推辞不过,只得收下:"福伯,你在长安等我消息。若我...若我决定不回来了,会派人来接你。"
裴福老眼含泪:"公子保重。老爷在天之灵会保佑您的。"
登上南下的客船,裴航站在船尾,看着长安城渐渐远去。他并不清楚自己要去寻找什么,只是觉得胸中有一股郁结之气,需要远行才能消散。
客船沿着渭水南下,转入汉水。船上旅客形形色色,有商贾、有官员、也有像裴航这样的书生。大多数时候,裴航独自站在甲板上,看着两岸青山绿水向后移动。
"这位公子,可是进京赶考的书生?"
一日清晨,裴航正在船头读书,忽然听到一个温婉的女声。抬头望去,是一位约莫二十五六岁的女子,身着素雅衣裙,眉目如画,气质超凡脱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