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必要的寒暄与见礼之后,知府李季便亲自引领着靖王杨靖一行,前往早已为他们精心备好的行宫别院。
行宫坐落于泉州城中心肃清门西南侧,与千年古刹开元寺遥相呼应,距繁华的西街仅咫尺之遥,交通极为便利。选址更是考究,并未置身于市井喧嚣之中,而是巧妙地毗邻清幽东湖,得享山水相依之趣。湖光潋滟,映衬着特意修筑的亭台楼阁,既保证了亲王居所的静谧尊贵,又能随时欣赏自然之美,可谓闹中取静的绝佳之地。
整座行宫别院规模宏大,占地足有八十余亩,其布局规制竟隐隐参照了宋皇宫的格局,采用严谨的中轴线对称设计。自南向北,气势恢宏的大门、开阔的前庭、巍峨的正殿、深邃的后殿以及精巧的花园依次铺陈,秩序井然,彰显出无比的庄严与气派。
那大门已是不同凡响,三开间的庑殿顶覆着耀眼的绿色琉璃瓦,在阳光下流光溢彩。门两侧威猛的石狮肃立,门前宽阔的广场上设有下马石,无声地宣告着此地的威严与等级,令人未入其门,先生敬畏。
穿过大门,行宫的核心——正殿便映入眼帘。重檐庑殿顶的制式已是最高等级,黄色琉璃瓦如鎏金般璀璨。殿身由洁白的圆石柱稳稳承托,尤其醒目的是正面殿前檐下那对浮雕盘龙金柱,蟠龙栩栩如生,仿佛要腾空而去。殿内空间高敞辽阔,足以举行盛大的仪式和接待最重要的宾客,气象恢弘。
正殿之后,便是靖王及其家眷日常起居的后殿区域。这里则由八个独立的院落组成,每个院落皆采用温馨雅致的四合院布局,设有正房、厢房。屋顶多为灵动的歇山顶或朴实的悬山顶,铺设青瓦,与正殿的雄浑壮丽形成对比,更添一份家的宜居与私密。
后殿再北,则别有一番洞天。花园仿照北宋传奇皇家园林艮岳而建,堪称微缩的自然仙境。园内假山层叠奇巧,湖泊清澈见底,蜿蜒的小径通向各色精巧的亭台楼阁。名贵的牡丹、梅花与苍劲的松柏相映成趣,水池中锦鲤悠然游弋,共同营造出一派宁静优美、令人忘却尘嚣的自然意境。
而行宫内部的奢华,则体现在无微不至的细节雕琢之上。梁枋、斗拱、门窗处处是精妙绝伦的木雕,龙飞凤舞、花鸟人物,无不技艺超群。石雕同样毫不逊色,殿前台阶、柱础上的盘龙柱、狮子绣球等,皆浑厚庄重。殿内墙壁绘有色彩绚丽、栩栩如生的壁画,讲述着历史故事与神话传说;梁枋上的彩绘则沿用“七朱八白”等古法,绚烂多彩。
室内的陈设更是极尽考究:清一色的黄花梨、紫檀木家具古朴典雅,搭配着青铜礼器、官窑瓷器、美玉古玩以及名家字画,文化底蕴与皇家贵气扑面而来。
为确保安全,行宫四周建有高墙,墙上设有了望孔和垛口,四角耸立角楼,皆有护卫日夜巡逻警戒。大门处设有值班房,兵士昼夜值守。此外,厨房、仓库、马厩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网罗了南北名厨以满足王爷的口腹之欲。戏楼、茶室、书房等休闲场所也遍布宫中,供王爷与宾客消遣。
自接到靖王即将南下的消息起,整个泉州府上下便如同上紧了发条,夜以继日,不敢有丝毫懈怠,方才在这短短时日内,于这东南富庶之地,奇迹般地营造出一座既彰显皇家威仪、又兼顾生活情趣的奢华行宫,静候它的主人。
稍事休息后,李季与高坎便亲自前来恭请靖王杨靖前往参加接风午宴。此宴堪称大宋顶级规格,完全遵循宫廷宴饮仪轨,席间礼仪严谨,菜式精奢。
主桌设于上首,靖王杨靖与知府李季居中主位,摩西、温雅楠、卢俊义、李俊等重要宾客分坐左右陪位,高坎虽官阶稍低,但因是宴席具体操办人,亦敬陪末座,担任主陪,以示周到。宴席采用高雅的分餐制,每道菜品皆配以专属的银器或龙泉青瓷餐具,席间更有悠扬婉转的泉州南音袅袅相伴,清音雅乐,更添风雅。
宴席伊始,侍者奉上餐前茶点。茶品选用泉州本地名产清源山茶,此茶在北宋时便已闻名,《闽书》有载,以嫩芽炒制,汤色清绿,香气清幽,最是解腻开胃。茶水盛于珍贵的建窑兔毫盏中,黑釉瓷衬得茶汤愈发清亮。
佐茶果点三味:一是蜜浸荔枝,乃泉州本地特产,北宋时为皇室贡品,果肉经蜂蜜慢浸,晶莹剔透,甜而不腻;二是糖霜核桃,采用从西域传入的糖霜工艺,包裹着闽北山区的香脆核桃,酥甜可口;三是香药槟榔,此为当时贵族待客“必设”之物,槟榔乃海外贸易所得,再拌入沉香、麝香等名贵香料,气息馥郁独特,《岁时广记》中亦可见其记载。
正宴十味,海陆八珍,次第纷呈。
正宴十味,汇聚山海之珍,烹调极尽巧思。
先是冷盘三味:
水晶脍:北宋宫廷顶级冷菜。取泉州湾新鲜鲈鱼,精工去骨切片,以高汤“浸熟”后急冰镇,成品晶莹剔透犹如水晶,口感鲜嫩冰凉。佐以醋或从倭国、高丽进口的芥末酱,辛鲜醒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