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鸣者号”闯入混沌之原的瞬间,星舰的形态开始不受控制地变化:前一秒还是流线型的舰体,下一秒就化作了记忆之壤的古树,紧接着又变成情感之渊的浪涛,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随意揉捏的橡皮泥。十六枚钥匙组成的光环剧烈震颤,光芒忽明忽暗,像是在抵抗某种强大的“改写力”。
“这里的‘混沌’不是混乱,而是‘规则的实验室’。”艾拉的光轮此刻变成了不断变形的魔方,每个面都刻着不同的物理法则,“刚才星舰变成古树,是因为周围突然诞生了‘生命体优先’的临时规则;变成浪涛,则是‘流动性至上’的规则在生效。这些规则存在的时间最短只有0.3秒,最长不超过五分钟,且彼此矛盾——前一秒重力向下,后一秒就可能向上;刚才温度极低,现在就可能瞬间沸腾。”
林深试图用脉络之钥稳定星舰,却发现钥匙释放的连接能量刚接触到混沌之原的空气,就被改写成了“断裂法则”——舰桥里的桌椅突然纷纷解体,化作漂浮的粒子,又在下一秒重组为空白之域的存在形态。
“不能用‘稳定’对抗‘变化’。”苏璃突然将紫色结晶抛向空中,结晶在接触混沌规则的瞬间炸裂,化作无数光丝融入星舰,“你看这些光丝,它们没有抵抗变形,而是跟着规则一起变化:规则让星舰变成树,光丝就化作年轮;变成浪涛,光丝就化作波纹。它们在‘顺应’中保持核心的稳定,就像水流遇到石头,会绕过去却不会停下脚步。”
果然,随着光丝的融入,星舰虽然依旧在变形,却不再剧烈晃动,舰桥的核心区域始终保持着相对完整。林深恍然大悟,立刻让十六枚钥匙释放出“适应性能量”——不是固定形态,而是像水一样灵活的本质。钥匙的光环瞬间化作流动的光河,星舰的变形从此变得流畅而自然,甚至能在变成古树时,用枝叶捕捉混沌之原的临时规则,化作自己的“养分”。
在混沌之原行驶的二十天里,他们见识了无数匪夷所思的临时规则:有让“谎言变成现实”的规则,林深随口说“艾拉的计算会出错”,结果星舰的导航系统立刻把他们引向一片由糖果组成的星云;有让“想法具象化”的规则,苏璃只是想到“家乡的花”,舰桥就突然开满了记忆之壤的忘忧草;最危险的一次,他们遇到了“存在衰减”规则,星舰的轮廓开始变得透明,直到萌芽之钥释放出“新生能量”,才在彻底消失前逆转了规则。
“这些规则其实在‘试探’我们。”林深在一次规则间隙中分析道,此时星舰暂时变回了原本的形态,“谎言变现实,是在考验我们是否诚实;想法具象化,是在观察我们的内心;存在衰减,则是在测试我们对‘存在’的执着。混沌之原就像一个严格的考官,用最极端的方式,检验我们是否真正理解了存在的本质。”
第二十一天,他们在一片由“矛盾规则”组成的区域,遇到了混沌之原的“原住民”——一群由“规则碎片”构成的“织法者”。这些存在没有固定形态,只能通过改写周围的规则来显现自己:想让它们出现,只需说一句“不可能存在的存在”;想让它们消失,就得承认“所有规则都有例外”。
“我们是被规则遗忘的孩子。”织法者的声音由无数规则条文组成,听起来像在念诵一本不断修改的法典,“混沌之原诞生的第一秒,就有了‘创造规则’的规则,而我们,是‘创造规则’时产生的废料——既不属于任何规则,又能被所有规则影响。就像一本字典里没有收录的字,却能被用在任何句子里。”
它们告诉林深,混沌之原的中心有一座“规则熔炉”,所有临时规则都从那里诞生,又回归那里。熔炉的核心,藏着一条“元规则”——即“所有规则都可以被打破,所有打破都能诞生新规则”,这才是混沌之原的本质。
“但元规则正在变得僵硬。”一位最年长的织法者用“倒流的时间”展示着景象:规则熔炉的火焰越来越微弱,诞生的新规则越来越少,重复的旧规则越来越多,“就像一本写满了字的书,很难再添加新的内容。我们试过无数次,都无法让熔炉重新活跃——因为我们本身就是‘废料’,没有‘创造的资格’。”
林深看着那些黯淡的织法者,突然想起了空白之域的存在:“没有谁是‘废料’。就像空白之域的存在不被定义,你们不被规则束缚,恰恰是最自由的创造者。”他将十六枚钥匙抛向规则熔炉的方向,“元规则说所有规则都能被打破,那‘只有特定存在能创造规则’这条隐形规则,也该被打破了。”
当钥匙抵达熔炉时,执法者们突然鼓起勇气,将自己的规则碎片投向火焰。令人震惊的是,那些被视为“废料”的碎片,在接触熔炉的瞬间化作了最纯净的创造能量,火焰瞬间暴涨,诞生出无数前所未有的新规则:有“悲伤会开出花”的温柔规则,有“错误能指引正确”的包容规则,甚至有“遗忘是为了更好地记住”的智慧规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