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鸣者号”朝着那道天地光柱驶近时,林深才发现光柱并非单一的能量体——它的内核是混沌之原最古老的规则线,外层缠绕着记忆之壤的土黄色光晕与情感之渊的水蓝色波纹,甚至有几缕镜之界的银辉在光柱表面流转,像在记录过往的碎片。更奇特的是,光柱周围没有任何新存在靠近,只有一片由“非存在”构成的淡黑影域环绕,形成“光与影”的天然屏障。
“这道光柱在‘筛选’靠近者。”艾拉的光轮展开成扇形,将光柱的能量数据投射在控制台屏幕上,“它会排斥未理解‘共存’本质的存在,只有携带平衡能量的事物才能通过影域——我们的星舰因为融合了十九枚钥匙的能量,影域才没有对我们发起攻击。”
话音刚落,星舰突然轻微一震。舷窗外,影域中缓缓浮现出几道模糊的轮廓:那是几艘残破的星舰残骸,船体上布满了能量冲击的痕迹,其中一艘残骸的舷号依稀可见——“求索者号”,这个名字让林深心头一紧,他曾在记忆之壤的古老碎片中见过这个编号,那是千年前试图探索多元之海终点,却最终消失的星舰。
苏璃的紫色结晶突然剧烈闪烁,她捂住结晶,眉头微蹙:“我能感知到残骸里残留的‘执念’——他们当年也找到了归一之域,却因为执着于‘让所有领域归一为同一形态’,试图用混沌之原的规则强行压制其他领域能量,最终被光柱的影域吞噬。”
林深伸手触碰控制台,十九枚钥匙再次悬浮而起,共生之钥的光影率先朝着光柱方向延伸,仿佛在与光柱进行“对话”。下一秒,光柱突然爆发出刺眼的光芒,影域中的一艘残骸被光芒包裹,残骸表面的裂痕逐渐修复,甚至有微弱的能源波动重新亮起——这不是“复活”,而是光柱在通过残骸,向“共鸣者号”传递千年前的画面。
画面中,“求索者号”的船员们站在类似归一之域的地方,他们手中握着几枚散发着单一领域能量的钥匙,正试图用本源之钥的光芒覆盖情感之渊的水波。突然,领域能量剧烈反弹,水波化作巨浪吞噬了半个船体,规则线扭曲成利刃刺穿甲板,船员们的绝望嘶吼与星舰的爆炸声交织在一起,最终画面定格在船长按下自毁按钮的瞬间,他的口中似乎在说着什么,唇形拼凑起来是两个字:“平衡……”
“原来千年前的人,只差一步就理解了归一之域的真谛。”林深轻声感叹,他终于明白,为何归一之域要用水柱与影域守护——它不是在“阻挡”探索者,而是在“警示”后来者,避免重蹈“求索者号”的覆辙。
就在这时,光柱突然收缩,化作一道光桥连接到“共鸣者号”的舱门。归一之灵的声音再次传入众人脑海,这一次带着前所未有的郑重:“光桥通往光柱的核心,那里藏着多元之海的‘初始契约’——只有认可‘和而不同’的存在,才能唤醒契约,让多元之海的所有领域开启真正的共存。但你们要记住,契约一旦唤醒,多元之海会迎来‘重组’,所有独立领域的边界都会变得模糊,你们可能再也无法回到曾经熟悉的领域。”
林深回头看了一眼艾拉与苏璃,两人眼中没有丝毫犹豫。艾拉调整好星舰的自动巡航系统,苏璃将紫色结晶贴在胸口,握紧了林深递来的共生之钥——他们都明白,从踏入初源之境的那一刻起,他们的旅程就不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整个多元之海的“完整”。
三人踏上光桥时,影域自动向两侧分开,光桥表面流淌着归一之域的融合能量,每走一步,他们都能感知到不同领域的“问候”:记忆之壤传来泥土的厚重感,情感之渊送来水波的温柔,混沌之原的规则线在他们身边轻轻缠绕,像在守护前行的脚步。
光柱核心是一片圆形空间,空间中央悬浮着一卷由光与影编织而成的卷轴——这就是“初始契约”。卷轴表面没有任何文字,只有无数细小的能量光点在流动,这些光点正是多元之海所有存在的“初心”:有“想扎根”的种子念头,有“想流动”的水滴渴望,还有“想成为背景”的虚无意念。
“契约需要‘见证者’的能量激活。”归一之灵的雾团出现在空间角落,它的形态比之前更清晰,已经能看到完整的人形轮廓,“你们三人分别代表了‘存在的探索’(林深)、‘逻辑的平衡’(艾拉)与‘情感的接纳’(苏璃),只有你们三人的能量与十九枚钥匙的能量融合,才能唤醒契约。”
林深将共生之钥放在卷轴下方,艾拉的光轮化作光丝缠绕住卷轴,苏璃的紫色结晶释放出柔和的光,与光丝、钥匙的能量交织成三道光束,同时注入卷轴。瞬间,卷轴上的光点开始剧烈跳动,无数领域的影像在空间中浮现:记忆之壤的树木开始与情感之渊的水波共生,树根在水中汲取养分,水波在树下形成平静的湖泊;混沌之原的规则线开始为其他领域制定“共存规则”,既不压制差异,也不纵容混乱;镜之界的银辉则化作无数镜子,映照出每个领域最独特的模样,却又将这些镜子拼接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