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透过玻璃幕墙洒在走廊上,阿梅抱着笔记本走在回办公室的路上,脚步轻快。她刚整理完试点城市的促销反馈数据,正准备发给刘好仃。
走着走着,她忽然停了下来。
一张旧订单的备注吸引了她的注意:“因材料延迟,客户取消。”她皱了皱眉,点开附件详细看了几眼,又对比了一下最近的出货记录。眉头越皱越紧。
“不对劲。”她低声自语,“这不是个例。”
她没多想,截了几张图,用微信悄悄发给了刘好仃,并附上一句话:“有点问题,可能不是营销的事。”
几分钟后,手机震动了一下。
“我正想找你。”刘好仃回复。
晨会上,空气比往常凝重了些。
刘好仃端着茶杯坐在会议桌一端,桌上摊着几页纸,是他连夜调出来的近三个月物料到货记录。
“钢化玻璃原片延迟7天。”他指着其中一页,“这导致我们不得不临时调整生产计划,最终影响了客户的交付时间。”
王姐翻着手里的报表,嘀咕了一句:“这事我们也提过几次,但供应商说他们也没办法。”
“那我们就只能认命?”刘好仃笑了笑,语气却并不轻松,“你们知道现在外面怎么说咱们吗?‘广告做得好,可我怎么也找不到下单的理由’。”
会议室里一片沉默。
小周抬起头:“你是说……客户其实已经准备下单了,结果因为供货问题放弃了?”
“对。”刘好仃点头,“供应链不只是采购和仓库的事,它也是用户体验的一部分。你能想象,一个用户点了单,然后等了半个月才收到产品?”
王姐叹了口气:“那不等于白忙活一场。”
“所以我们今天开会的主题只有一个。”刘好仃把茶杯放下,声音平稳但坚定,“优化供应链。”
“供应链优化”四个字写在白板上,像一道命令。
“你们先别急着说难。”刘好仃环视一圈,“我知道咱们现在的流程是老一套,大家都习惯了。但问题是,它真的适合我们现在的发展节奏吗?”
没人说话。
他继续说道:“我们不能只盯着市场拓展、品牌曝光这些前端的事,后端的供应体系如果跟不上,前面做的所有努力都会打水漂。”
阿梅轻轻点头,她在笔记本上写下一行字:
“用户体验,从广告开始,从发货结束。”
“这样吧。”刘好仃站起身来,“你们各自回去整理一下手头的资料,把最近遇到的问题都列出来。下周我们再来一次碰头会。”
几天后,临时会议室再次热闹起来。
采购部的老李拿着一张表格进来,脸上带着几分无奈:“最近三个供应商交货期都不稳定,尤其是B厂,上次说好的十号到货,硬生生拖到了十七号。”
仓储部的小赵接着说:“我们这边压力也不小,有时候货来了也不知道该放哪儿,有时候明明要的东西还没到。”
生产部的陈哥最直接:“缺料已经是常态了,有时候排产表都改三遍,工人也烦。”
刘好仃听着,没打断,只是默默地记下每一句话。
等三人说完,他走到白板前,拿起笔,让他们每人写下自己遇到的最大问题。
很快,白板上贴满了便签纸:
“某供应商连续三次延迟,但未被处罚。”
“信息传递滞后,仓储与采购不同步。”
“部分原材料库存积压严重,占用资金。”
刘好仃站在白板前,看着那些字条,良久没有说话。
最后,他开口:“我们不是没有资源,也不是没有能力,是我们之间的连接出了问题。”
他转身面对三人:“接下来我们要做的事很简单——先理清现状,再谈优化。”
阿梅在一旁默默打开电脑,开始整理信息汇总表。
傍晚下班前,刘好仃在车间门口拦住了老张。
“老张,能聊两句吗?”
老张正在收拾工具包,听见叫他,点点头:“你说吧。”
“我想请你加入一个小组。”刘好仃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本子递过去,“是关于供应链研究的。”
老张接过本子,翻开一看,里面密密麻麻记着几页纸,标题赫然写着:“供应链痛点清单”。
他抬头看了眼刘好仃:“你还真打算干这个?”
“当然。”刘好仃笑着点头,“工厂要想走得远,光靠卖得好不行,得整个链条都顺。”
老张沉吟片刻,把本子收进了衣兜:“行吧,我试试。”
“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刘好仃拍拍他的肩膀,“这事虽然不起眼,但它决定了我们能不能走得更稳。”
第二天,刘好仃召集了一个小型团队,成员包括阿梅、老张,还有几个来自不同部门的年轻人。
“我们先不做方案,也不定目标。”他在会议上说,“第一步,就是把现有的流程摸清楚。”
“就像做市场调研一样?”小周问。
“差不多。”刘好仃点头,“只不过这次调研的对象,是我们自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