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堂里已经坐了不少同学,绿色的校服像麦田一样铺展开来,但前排的座位大多空着,后排的男生们交头接耳,时不时朝她们投来好奇或戏谑的目光。小羽注意到角落里坐着几个女生,她们低着头,手指绞着衣角,其中一个女生的校服领口别着歪歪扭扭的向日葵胸针,像是用硬纸板做的。赵磊悄悄告诉她们:“那几个是留守儿童互助小组的,鼓起很大勇气才来的。”
讲座开始时,小羽故意先讲了个轻松的故事:“我五年级时以为月经是生病,躲在厕所里哭,后来才知道这是成长的礼物。” 台下传来几声轻笑,紧绷的气氛缓和了些。她打开投影仪,展示陈雨欣画的《小葵的成长日记》,当讲到 “胸部发育是为了未来成为妈妈做准备” 时,后排突然有人喊道:“女生就是麻烦!” 几个男生跟着哄笑起来,角落里的女生们把头埋得更低了。
王浩突然站起来,走到讲台中央,手里拿着 “变声期保护指南”:“其实男生也有烦恼,我变声期时声音像破锣,被同学叫‘公鸭嗓’,每天都害怕早读。” 他的声音比平时低沉,带着真诚的坦然,“但这是正常现象,就像麦田要经历风雨才能成熟。” 台下的男生们安静下来,那个带头起哄的高个子男生挠了挠头,嘴角露出不好意思的笑容。
孟晓冉鼓起勇气走上台,翻开笔记本念着自己的日记:“去年我来月经,以为自己得了绝症,把卫生巾藏在床板下,直到发霉都不敢说……” 她的声音带着颤抖,却没有停下,“如果当时有人告诉我这是正常的,我就不会害怕那么久。” 礼堂里鸦雀无声,有个穿绿校服的女生悄悄抬起头,眼里闪着泪光,她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校服口袋,里面大概也藏着类似的秘密。
下午的悄悄话环节设在一间空置的教室,小羽她们用布帘隔出几个小空间,每个空间都放着录音娃娃和彩色笔。第一个进来的是那个别着纸向日葵的女生,她叫李晓梅,声音小得像蚊子哼:“我奶奶说月经是脏东西,不让我用卫生巾,只能用旧棉花……” 她的校服袖口磨破了边,手指关节冻得通红,“我每次来月经都不敢告诉她,疼得打滚也只能忍着。”
小羽拿出 “成长急救包”,把卫生巾和暖宝宝递给她,又翻开家长手册的 “隔代教育沟通页”:“你看这里写着,棉花不卫生容易生病,我们可以一起想办法跟奶奶解释。” 她还教晓梅用手机查妇幼保健院的科普视频,“你看医生也说这是正常现象,不是脏东西。” 晓梅抱着急救包,眼泪掉在包上的向日葵贴纸上,却露出了释然的笑容:“原来我不是怪物。”
陈雨欣在绘画角教女生们画 “身体自画像”,让她们用喜欢的颜色画出自己的身体变化,有个女生把胸部画成两朵花苞,说 “这样就不可怕了”;李诗涵则在游戏区组织 “情绪盲盒” 活动,让大家抽取写着烦恼的纸条,一起想解决办法;王浩和赵磊在教室外设立男生咨询点,有个男生红着脸问 “为什么梦到女生会害羞”,王浩拿出准备好的 “男生青春期手册”,用足球比喻:“就像踢球会心跳加速,这也是身体正常的反应。”
傍晚整理场地时,小羽发现布帘后藏着个笔记本,封面画着歪歪扭扭的向日葵。翻开一看,里面记着密密麻麻的问题,最后一页写着:“今天知道了很多事,原来大家都一样。谢谢你们带来的阳光。” 没有署名,但字迹和晓梅很像。孟晓冉抱着收集到的悄悄话纸条,眼眶红红的:“你看这条写‘想妈妈时会肚子疼’,跟我以前一模一样。” 她把纸条小心地放进密封袋,“我们得建立长期联系,不能让他们又回到孤单的状态。”
返程时,夕阳把麦田染成金色,面包车的后备箱多了几个新的笔记本,是城郊的同学们送的,里面画满了向日葵和感谢的花。赵磊站在校门口挥手,手里举着她们留下的 “青春小卫士” 徽章,绿色校服在晚风中轻轻飘动。小羽突然想起早上那个起哄的男生,临走前他悄悄塞来一张纸条:“对不起,我以前不该笑女生,其实我也害怕变声被嘲笑。”
回到市区时,夜色已经笼罩街道,面包车驶过社区便利店,老板娘举着手机冲她们喊:“小羽快看朋友圈!城郊的老师发了你们的活动照片!” 照片里,绿色校服和蓝色校服的孩子们围坐在一起,手里拿着科普手册,脸上带着拘谨却真诚的笑容,背景里的黑板上写着 “我们都在长大”。评论区有很多家长留言,有人说 “谢谢你们让孩子不再孤单”,有人说 “下次活动能不能通知我们”。
周一的晨会,校长在全校面前表扬了 “青春小卫士” 的跨校活动,还宣布要和城郊中学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广播里播放了晓梅她们录制的感谢音频:“谢谢你们让我们知道,长大是件美好的事。” 小羽站在队伍里,摸着发间的向日葵发卡,突然发现孟晓冉的头发上也别了个小小的向日葵,是用彩色纸折的,和她的那个很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