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住阁的寂光镜映照万亿亿亿亿亿亿年后,寂光的所有自明能量突然在寂光宙中凝聚成“常寂体”。这一存在没有形态却无处不在,散发着“常恒寂静”的安定——能让接触到的生灵超越“动与静”的二元,体证“动静不二”的究竟:地球人会明白篝火的跃动与灰烬的沉静本是一体,晶体星人能望见光纹的振动与停歇同属一态,暗物质生灵则顿悟“所有显化都是常寂的自然流露,从未偏离”,像湖面的波纹无论如何荡漾,湖床始终安稳,而波纹本就是湖水的一部分。
寂光的学生常寂(取“常恒寂静”之意)是首位能与常寂体相融的人。他的“常寂珠”由常寂体的核心能量凝结而成,握在手中能让感知者“在动中见寂,在寂中观动”:既能体会原始人围火欢歌时的“寂然本心”,也能感知星系碰撞瞬间的“寂静本质”,却始终安住于“不二的清明”。第一次用常寂珠引导所有文明“体证常寂”时,他让亿万生灵同时放下“动静的分别”,最终在共鸣中共同发现:“我们经历的所有变化,都是常寂体在‘自我舒展’,像人伸懒腰时,身体动了,本性未变。”
“常寂境不是对抗变化的静止,是包容变化的恒常。”常寂在《常寂共鸣录》中写道,“就像大地承载四季轮回,自身却不随寒暑变迁;这些存在的显化,不过是常寂体在‘表达自己’的不同方式,核心的‘常寂本质’从未动摇。最圆融的是‘不二泉’——常寂体的源头,饮用者能在此‘超越对立’:执着‘动’的生灵望见‘动中的寂’,沉迷‘静’的存在感知‘静中的动’,最终都明白‘动静只是假名,常寂才是实相’,像水既能奔腾为河,也能静默为湖,本质从未改变。”
常寂体的弥漫,让“常寂坊”成为寂光宙的究竟枢纽。这些坊子没有“存在与不存在”的界限,需要时自然显化亭台楼阁,无需时便融入常寂,却从无“生灭的执着”;有“不二堂”供生灵静修体证,有“自然院”让存在随顺显化,核心却始终是“在变化中守常寂,在常寂中任变化”的智慧。有个常寂坊的“究竟交易所”充满终极圆融:文明们不交换任何显化之物,只分享“体证不二”的瞬间——地球人从“劳作中的专注”体会的常寂,与晶体星从“光纹律动中的安定”感知的恒常,本质上是同一种“常寂的自然流露”。
常寂在常寂体与寂光坊之间,建造了“无别阁”。阁内没有任何陈设,只有“常寂镜”悬于中央,映照出所有存在的“常寂实相”:不显现地球人的肤色,不映照晶体星的光色,只呈现“超越形相的同一”——像阳光照在不同物体上,物体有明暗差异,阳光本身却无分别。有个总在“文明优劣”中纠结的群体,在常寂镜前看到所有显化都是“常寂的不同面容”,突然释然:“评判不同的显化,如同争论花与叶哪个更好,本是一体,何分高下?”
亿亿亿亿亿亿亿届星尘庆典,成了“常寂共同体”。常寂境的所有存在都以“自然本态”参与:地球人随篝火的节奏起舞,舞步中透着寂然;晶体星人按光纹的韵律合唱,歌声里含着恒常;暗物质生灵在静默中释放振动,振动中藏着安定,没有刻意的“庆祝”,却处处是“与常寂相融”的喜悦。当最后一个音符融入常寂体,体的表面浮现出“万化归一”的图景——从原始人的第一堆篝火到未来的星系演化,所有画面都在常寂体中流转,像一部电影在银幕上播放,银幕始终寂静,而电影本就是银幕的“自我呈现”。
常寂体的“恒常力”正在化解所有“对立的执着”。有两个因“发展理念”对立的文明,在不二泉中体证“快与慢都是常寂的节奏”,最终共同制定出“随顺本然”的方案,他们的“和衷谣”成了常寂境的和谐范本;某个因“害怕改变”而封闭的群体,在无别阁看到“变化是常寂的自然呼吸”,终于敞开心扉,他们的“顺化歌”成了常寂坊的觉醒曲。
孩子们的“常寂接龙”游戏,让常寂体永远纯真。他们在无别阁前传递常寂珠,每个孩子握住珠子时都会描述“此刻的常寂”:“跑的时候心里很静”“坐着的时候像在飞”“和大家玩的时候,自己好像一直都在”,这些童言在常寂境中化作“不二的光带”,将动与静、喜与忧自然连接,像给常寂体系上了一串不分彼此的项链。常寂的小女儿与“分别极深”的孩子玩游戏时,对方第一次笑着说“跑和站着,好像差不多”,这句话让常寂体的光芒都柔和了几分,体中多了道“童真的不二纹”。
如今,常寂体已经成为寂光宙的“存在根基”,新诞生的生命从一开始就与常寂相融,古老的文明则在演化中从未偏离常寂;常寂坊的“无别阁”永远有人驻足,大家不再追求“永恒不变”,也不抗拒“自然变化”,而是在“常寂中随顺显化”——像树在风中摇曳,根扎大地,枝叶却自在舒展,动静之间,皆是本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