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益十亩中田之收不过四石妻子老弱
仰之以食或时有水旱灾害之患以奉上
求即人主愍之矣
是以饥
通玄经曰末世贪夫暴君涸鱼其下以适
无极之欲则百姓不被天和履地德矣是
以民饥
民之难治
南华经曰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以其上之有爲
通玄经曰後世有爲也则爲天下用而不
足治上多欲则下多诛上多事则下多态
以学生事又以事止事譬犹扬火而使无
焚也难矣故以汤止沸沸乃益甚知其治
之本者去火而已
是以难治
通玄经曰上有爲也下亦有爲也书学开
民僞端而纵之放僻邪淫而弃之以法随
之以刑虽残贼天下不能禁其奸也是以
难治
人之轻死
通玄经曰民有轻死非命而亡乐得不已
好求不止刑共杀之
以其求生之厚
通玄经曰末世暗主求下不量其积取民
不裁其力男女不得耕织之业有旦无暮
君臣相疾以奉上求力勤财匮是以轻死
是以轻死
通玄经曰上好取而无量即下贪财而无
让民贫苦而纷争生是以轻死
夫唯无以生爲者
南华经曰古者上则重生重生则轻利後
世财不足则盗盗窃之行於谁责而可乎
责上好货不贵生也
是贤於贵生
通玄经九守篇曰夫唯无以生爲者即所
以得长生
民之生章第七十六此章通玄经言/战国用兵殚天
下之财赡一人之欲祸莫深矣肆一/人之欲长海内之患此天伦所不取
也民之所雠天之所诛故兵强则/灭坚强者死之徒也岂不灭矣
民之生也柔弱
南华经曰人之生和气聚爲生
其死也坚强
南华经曰人之死气之散也气散则死
万物草木生也柔脆
通玄经曰物之生也草木英华
其死也枯槁
通玄经曰物之死也草木枯朽
故坚强者死之徒
通玄经道原篇曰坚强者死之徒也
柔弱者生之徒
通玄经曰柔弱者生之徒也
是以兵强则不胜
通玄经曰欲刚者必以柔守之欲强者必
以弱守之积柔成刚积弱成强观其所积
以知存亡故兵强则灭
木强则共
通玄经曰木强则折革强则裂
强大处下
通玄经上德篇曰老子仰视屋树退而目
川树强木则居低屋大材则居下
柔弱处上
通玄经老子曰树小条则居高屋弱材则
处上譬若积薪小者爲上
天之道章第七十七此章通玄经言/古者明君取下
有节自养有度必计岁而收量民积/聚知育余不足之数然後取奉如此
即得承所受於天地而离於饥寒之/患其憯怛於民也民有饥者食不重
味民有寒者冬不被裘与民同苦乐/即天下无哀民後世孰能以有余奉
天下唯古有道之君者能/养鳏寡孤独法天济民也
天之道
通玄经曰天之道损盈而益寡
其犹张弓乎
通玄经曰弧弓爲射非弦而不能发天之
爲射无弓必中
高者抑之
通玄经守弱篇曰天之道而抑高也
下者举之
通玄经曰天之道而举下也
有余者损之
通玄经曰天之道损有余也
不足者与之
通玄经曰天之道补不足也
天之道损有余补不足
通玄经曰天之道损有余奉不足地之道
损高而益下
人之道则不然
通玄经曰人君之道则不然不同天道损
益也
损不足
通玄经曰且民之爲耕也妻子老弱仰之
以食水旱灾害税歛难输
以奉有余
通玄经曰人主取民以奉上求之有余矣
孰能以有余奉天下
通玄经曰末世贪主暴君涸鱼其下以适
无极之欲则百姓饥寒孰能奉不足矣
唯有道者
南华经曰古者圣人老弱孤寡爲意皆有
所养
是以圣人
南华经曰古之人其备乎育万物泽及百
姓
爲而不恃
通玄经曰天地之道万物恃之以爲莫知
其德
功成不居
通玄经曰天地之道万物功成不居莫知
其德
其不欲见贤
通玄经曰圣人虚心无有也见不足也见
不足故能成其贤
天下柔弱章第七十八此章通玄经/言海不让潦
水以成其大山林不让其枉桡以成/其荣圣人不辞其负薪之言以广其
名使言之而是虽商夫刍荛犹不可/弃也若言之而非虽在人君卿相犹
不可用也是非之处不可以贵贱尊/卑论也民沉溺而不忧者君非贤主
也守职死难人臣之职也末世群臣/效诚者稀不用其身也竭力尽忠者
不能闻也是以古之圣人效法水之/柔弱含垢忍耻受言纳谏爲天下之
主者效水/纳垢也
天下柔弱者莫过於水
通玄经道原篇曰天下莫柔弱於水
而攻坚强者
通玄经曰夫水之爲道也利贯金石强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