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矣小惑易方大惑易性自私之俗胜而
不明乎祸福之倚伏且复察察以治之民
安得而反其眞乎
碧虚子陈景元曰嗟薄俗不能自正自善
而乃矫眞爲正逆性爲善而反爲奇爲妖
迷惑不悟其所由来固已乆矣
颍滨苏辙曰天地之大世俗之见有所眩
而不知也盖福倚於祸祸伏於福譬如昼
夜寒暑之相代正之爲奇善之爲妖譬如
老稚生死之相继未始有正而迷者不知
也夫惟圣人出於万物之表而览其终始
得其大全而遗其小察视之闷闷若无所
明而其民淳淳各全其性矣若夫世人不
知道之全体以耳目之所知爲至矣方且
自以爲福而不知祸之伏於其後方且自
以爲善而不知妖之起於其中区区以察
爲明至於察甚伤物而不悟其非也可不
哀哉
临川王安石曰种种分别遂生妄想
黄茂材曰祸福竒正善妖之在天下如循
环然敦知其极易称惟圣人能知进退存
亡况夫祸福之倚伏奇正之相生妖善之
更化岂世人所能知哉故曰乆矣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
而不耀
御注曰圣人所以正天下者何哉如斯而
已
碧虚子陈景元曰剧作秽浊秽也有道之
君率性清廉使物之自化耳而不以己之
洁白扬彼之污但使物知劝而洗除秽浊
矣自此以上皆闷闷之政非察察之治也
古作剧伤也言圣人廉以自清而不以刑
物使伤也
颍滨苏辙曰知小察之不能尽物是以虽
能方能廉能直能光而不用其能恐其陷
於一偏而不反也此则世俗之所谓闷闷
也
临川王安石曰圣人无方无隅故方而不
割崖岸而不畏故廉而不剧大直若屈故
直而不肆用其光复归其明故光而不耀
陆佃曰不割彼以爲方不剧彼以爲廉不
肆彼以爲直不耀彼以爲光
道眞仁静先生曹道冲曰不以廉而彰人
之秽不以洁而明人之污
叶梦得曰民日迷於其间而弗悟圣人固
当有以救之是故方而不割则有全者存
廉而不剧则有质者存直而不肆则有屈
者存光而不耀则有晦者存是以闭而不
尽用爲闷而不爲察者也
清源子刘骥曰此四者皆闷闷之政非察
察之治使民去智与故循天之理
黄茂材曰夏商以来士守一介不见道之
大全方则必割廉则必剧直则必肆光则
必耀如伯夷叔齐尾生申徒狄之徒而遂
至於害性伤生亦可悲矣老子时爲柱下
史非不方也廉也直也光也而人莫知其
爲老子者不割不剧不肆不耀焉尔故能
乐其全
程大昌曰廉者物之棱也陛廉之廉是也
既曰廉则遂有芒角锋刃矣
治人事天章第五十九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惟啬是以早复早复谓
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
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
乆
御注曰聪明智识天也动静思虑人也适
动静之节省思虑之累所以治人不极聪
明之力不尽智识之任所以事天此之谓
啬
涑水司马光曰啬者省啬精神也早复者
不远复也不远而复不离於德可以修身
颍滨苏辙曰凡物方则割廉则剧直则肆
光则耀唯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剧直而
不肆光而不耀此所谓啬也夫啬者有而
不用者也世患无以服人苟诚有而能啬
虽未尝与物较而物知其非不能也则其
服之早矣物既已服敛藏其用至於没身
而终不试则德重积矣德积既厚虽天下
之刚强无不能克则物莫测其量矣如此
而後可以有国彼小人有尺寸之柄而轻
用之一试不服而天下测知其深浅而争
犯之虽欲保其国家而不可得也吾是以
知啬之可以有国则有国之母也
临川王安石曰夫人莫不有视听思目之
能视耳之能听心之能思皆天也然视而
使之明听而使之聪思而使之正皆人也
然形不可太劳精不可太用太劳则竭太
用则瘦唯能啬之而不使至於太劳太用
则能尽性尽性则至於命早复者复於命
也
王雱曰治人在乎正己事天在乎尽性惟
此两者一於啬而已动极而静则其复晩
矣惟啬者不侈於费己其去本也未尝远
故复静爲早德不外耗则积於内矣积於
内而资纳无穷则其爲积也积之又积也
尽性之人盖将生天生地宰制造化其於
事物何所不能尽性则大矣大而化之则
圣矣化则无穷故莫知其极
陆佃曰啬者爱养之辞韩非所谓爱其精
神啬其知识是也盖啬精养神然後可以
俯治人而仰事天故曰治人事天莫如啬
达眞子曰啬於一心则必敛动而归静啬
於一性则必敛意而归无心敛动於静然
後能尽心性敛意於无然後能正性尽其
心正其性者人道之尽也人道尽则固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