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技能加持下,林阳的指导精准而到位,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关键。他演示了如何穿针引线、如何绕梭芯、如何调节针距和底线张力、如何更换压脚(比如换上一个用来扎厚料的专用压脚演示了一下)。他甚至预判性地在张桂兰第二次尝试可能因为紧张又用力过猛时,及时伸手轻轻扶住了她踩踏板的脚踝,帮她控制力度。
“嗒…嗒…嗒…” 这一次,在张桂兰屏住呼吸、全神贯注的控制下,缝纫机终于发出了稳定而流畅的声音,布上留下了一排虽然不算笔直但已经连贯起来的针脚!
“哈哈!成了!我也成了!”张桂兰兴奋地喊起来,成就感爆棚。
林阳适时地鼓励:“对!就是这样!大舅妈您这感觉找得很快!多练练就好了。您看,这针脚慢慢就直了。”他指着布上逐渐好转的线迹。
接下来,招弟也跃跃欲试。年轻人学东西快,在林阳的指导下,很快就掌握了基本的直线缝纫,甚至尝试着在布上缝了个歪歪扭扭的小口袋,虽然丑,却让她爱不释手。
教学变成了充满欢声笑语的实践课。林阳带来的那块旧布很快被扎满了各种歪七扭八的线迹,成了珍贵的“练习布”。林阳又拿出一些零碎的小布头,让她们练习拼接、拐弯。
“阳子哥,你咋懂这么多?连这机器里面哪儿卡住了都知道?”招弟一边笨拙地练习着拐弯,一边好奇地问。
林阳早已想好说辞:“在厂里,设备多,跟着老师傅见得多了,也爱琢磨。这东西看着复杂,拆开看也就是些齿轮连杆,搞明白原理就不难。”他轻描淡写地解释着,配合着技能带来的那种笃定气质,显得格外可信。
看着两位舅妈和表妹从一开始的畏手畏脚,到逐渐熟悉,脸上洋溢着掌握新技能的兴奋和满足,林阳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走到一直默默看着的姥姥身边,轻声说:“姥姥,以后家里衣服破了,再也不用您老戴着老花镜一针一线熬到半夜了。让舅妈她们用机器,又快又省力。等她们手艺练好了,还能接点村里的缝补活,换点零钱或者粮食。”
姥姥王周氏拉着林阳的手,布满皱纹的手微微颤抖,眼中闪着欣慰的泪光:“好,好啊…阳子,你给家里…办了件天大的好事啊!姥姥…姥姥高兴!” 她看着那台发出规律“嗒嗒”声的机器,看着儿媳孙女们专注而充满希望的脸庞,仿佛看到了这个家在艰难岁月里,正被一股新的力量悄然托起。
姥爷王老栓吧嗒了一口烟袋(里面终于舍得放上一点林阳带来的烟丝了),烟雾缭绕中,他看着林阳,又看看那台改变着家庭氛围的机器,重重地点了点头,对身边的老伴低声道:“这小子,像他爹!有股子闯劲和巧劲儿!是块好料!”
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棂,洒在堂屋里。缝纫机“嗒嗒嗒”的清脆声音,如同王家新生活的序曲,充满了生机与希望。这台冰冷的机器,在林阳的巧手引导和技能加持下,正以一种温暖的方式,将王家的女人们,将整个家庭,更紧密地织就在一起。一张由亲情、技能和希望共同编织的网,正悄然成型,准备迎接未来的风浪。而林阳,就是这张网最初也是最坚韧的那根经纬线。他站在一旁,看着舅妈们专注的侧脸和逐渐流畅的动作,嘴角露出了由衷的微笑。改变,就从这一针一线开始。
喜欢带着签到系统回饥年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带着签到系统回饥年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