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楼,总理办公室
办公室内的陈设简朴而又大气,巨大的书架占据了整面墙,里面塞满了各类文件档案和书籍。
宽大的办公桌上,摆放着几摞准备批阅的文件和一盏棕色的台灯,办公室内的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油墨香和茶叶的清香。
政务院总理彭立清,这位气质儒雅却十分精干的中年男子,正将一份厚厚的文件递给坐在他对面的陆绍远,陆绍远,身上还穿着那身标志性的军装,显然是从军事会议直接过来,他的脸上虽有一丝疲惫,但眼神依旧清澈明亮,仿佛拥有洞察一切的能力。
“少帅,这是政务院为北方光复各省初步拟定的主要官员任命报告,以及我们计划推行的第一阶段民生政策纲要,请您过目。” 彭立清的声音平稳而清晰。
陆绍远接过文件,认真地翻阅起来。
这份报告详细列出了北方即将光复的各省省主席、主要厅局负责人的人选建议,大多是南方历练多年、政绩卓着且忠诚可靠的干部。
这份庞大的政策纲要则涵盖了稳定物价、恢复生产、救济难民、肃清匪患、初步土地改革等紧要事项,条理十分的清晰,切中要害。
就在陆绍远审阅报告时,彭立清轻轻叹了口气,推了推眼镜,连说话的语气变得凝重起来。
“少帅,虽然当下的形势一片大好,咱们南方军的北伐大军势如破竹,现在拿下整个北方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届时,我们掌控的土地和人口都将翻倍不止,这是前所未有的伟业,但是…”
他话锋一转,露出了明显的忧色:“眼前一个极其棘手的问题也凸显出来了——人,我们极度缺乏合格的行政管理人才。”
陆绍远从文件上抬起头,目光投向彭立清,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我们目前新收复的北方城市,无一例外都只能实行军管。咱们的军队打仗是行家,但长期治理地方,并不是他们所擅长的,也不是他们原本的职责。“
”要想真正将北方在短时间内融入我们南方的体系,恢复秩序,发展民生,必须依靠大量的、受过我们理念训练的民政官员。”彭立清语速加快,显然这个问题困扰他已久。
“虽然早在几年前,我们民政院未雨绸缪,少帅您曾提前指示我们政务院着手大规模培养储备干部,我们在各地也开设了多所行政学院和培训班。但是,”
他无奈地摇摇头,“谁也没有预料到,局势变化会如此之快!大乾朝廷竟然如此不堪一击,被东瀛人进攻之后,只用短短数月间朝廷就土崩瓦解了!而那些鬼子也外强中干,我南方军收复失地的速度更是远超最初最乐观的估计!这幸福的‘烦恼’,让我们的人才储备计划,实在是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了。”
他拿起另一份数据报告,递给陆绍远。
“我们政务院根据南方现有的治理经验和北方初步的人口统计数据进行了详细测算,要在一个省份建立起有效运作的行政体系,公务人员,包括那些各级官员、办事员、警察、教师等的公职人员,他们与百姓的比例,大约需要达到 0.5% 。”
他顿了顿,强调道:“这意味着,以北方面积和初步估算尚存的约 一亿五千万 人口计算,我们至少需要 七十五万 名各级各类公务人员,才能搭建起一个勉强覆盖省、市、县、乡四级,并能维持基本运转的行政框架,确保我们首府的政令畅通,民间才不至于失控。”
陆绍远放下手中的任命报告,身体微微后靠,手指无意识地轻敲着桌面,陷入了沉思。七十五万,这个数字确实庞大。他知道人才缺口大,但没想到具体数字如此惊人。
“我们现在,”陆绍远开口,声音仍然十分的平稳,“能立刻抽调出去的储备干部,有多少?”
彭立清显然早有准备,立刻回答:“政务院名下,包括各级行政学院即将毕业的学员,以及从南方各省、各部门中可抽调而不影响本地运转的精干人员,总数大约在 二十万 左右,这已经是我们的极限了,如果超过这个数字抽调,南方自身的经济民生和社会管理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二十万对七十五万。缺口高达五十五万!
办公室内出现了短暂的沉默,巨大的数字差距像一块巨石压在两人心头。
光复河山易,治理江山难。没有足够的、可靠的“自己人”去掌握基层,那么光复的领土很可能只是换了一面旗帜,底层依旧混乱,甚至很容易就会被旧势力、心怀叵测的人窃取果实,为未来的动荡埋下隐患。
陆绍远的目光扫过办公桌,忽然,他想起了一份几天前秘书处送来的、关于海外舆情和国际援助的简报。他的眼神猛地一亮!
“彭总理,”陆绍远的声音打破了沉默,带着一种豁然开朗的意味,“我们或许忽略了很大一股力量。”
彭立清疑惑地看向他:“少帅指的是?”
“海外同胞!”陆绍远站起身,走到窗前,看着窗外柳城井然有序的街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