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若璃和苏瑾然敏锐地察觉到日军即将发动全面攻击的紧迫形势,犹如暴风雨来临前的沉闷压抑,压得他们丝毫不敢懈怠。他们迅速行动起来,如同两位英勇的领袖,振臂一呼,联合抗日游击队以及周边星星点点的其他抗日力量,共同商讨御敌之策。一场关乎生死存亡的战斗筹备,在紧张而有序的氛围中,如精密的齿轮般缓缓启动。
苏瑾然凭借着对日军战术的深入了解和过往积累的经验,如同一位睿智的军师,首先对日军可能的进攻策略展开细致入微的分析。根据他们所掌握的情报以及日军一贯的作战风格,苏瑾然判断日军极有可能采取多路并进的狡猾战术,从不同方向对工厂和抗日力量的据点发起全面攻击。日军妄图以此分散我方的防御力量,然后再集中优势兵力突破防线,达到各个击破的险恶目的。基于此,苏瑾然提出了一个构思精妙、布局严密的分区域、多层次的防御计划。
他们将工厂周边以及抗日力量分布的区域,如同绘制一幅战略地图般,细致地划分成几个关键的防御区。每个防御区皆由抗日游击队、工厂保卫队以及当地自发组织起来的民兵共同驻守。这些来自不同群体的力量,此刻如同紧密咬合的拼图,为了共同的抗日目标汇聚在一起。每个区域之间保持着紧密无间的联系,通过信号旗、烽火以及专人传递等多种方式,确保一旦某个区域受到攻击,其他区域能够在第一时间收到消息并迅速支援。同时,在各个防御区的前沿,他们不辞辛劳地挖掘了纵横交错的战壕,如同大地的脉络般蜿蜒伸展。这些战壕不仅为战士们提供了有效的掩护,还能让他们在战斗中灵活穿梭。此外,他们还精心设置了大量的障碍物,如锋利的铁丝网,如同张牙舞爪的钢铁巨兽,阻挡着敌人的脚步;还有各种巧妙设计的陷阱,隐藏在草丛和土堆之下,等待着日军自投罗网,以迟滞日军的进攻速度,为我方争取更多的作战时间。
林若璃则义不容辞地承担起组织后勤保障工作的重任,宛如一位有条不紊的指挥官。她充分发挥自己的组织能力,发动当地的民众,如同点燃一团团抗日的火焰,成立了多个各司其职的后勤小组。一部分小组肩负着为前线的战士们提供食物和饮用水的重要使命,他们穿梭在崎岖的山路上,背着装满食物和水的背篓,不畏艰险,确保战士们在激烈的战斗中有充足的体力去奋勇杀敌。另一部分小组则专注于救治伤员,她们在临时搭建的医疗点内,如同守护生命的天使,准备了各种急救药品和器械。医疗点内弥漫着消毒水的味道,墙壁上挂着简单的手术工具,地上摆放着整齐的担架,随时迎接受伤的战士,为他们的生命保驾护航。
为了进一步增强防御力量,林若璃和苏瑾然积极寻求外部支援,如同在黑暗中寻找希望的曙光。他们挑选了几位机智勇敢的战士,派他们前往重庆的抗日组织总部。这些战士带着详细的局势报告和精心绘制的防御计划,日夜兼程。到达总部后,他们向总部领导详细汇报了当前的严峻局势以及他们的防御计划,言辞恳切地请求总部能够调拨一些急需的武器弹药和经验丰富的军事顾问。抗日组织总部对他们的情况高度重视,犹如对自己的手足般关切。很快,总部便答应了他们的请求,派遣了一支装备精良的小分队以及几位在战场上摸爬滚打多年、经验丰富的军事顾问,火速前来支援。
在等待支援的过程中,林若璃和苏瑾然丝毫没有放松对战士们的训练,如同精心打磨宝剑。他们组织战士们进行了高强度的军事训练,在训练场上,口号声震天,战士们的身影矫健而坚定。军事顾问们亲自指导,将自己多年积累的实用战斗技巧和战术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战士们。他们教导战士们如何在战壕中巧妙地躲避敌人的炮火,如同敏捷的兔子寻找安全的洞穴;如何进行近距离的格斗,以少胜多,一招制敌。战士们热情高涨,如同干渴的土地渴望甘霖,日夜苦练。他们在烈日下挥汗如雨,在月光下刻苦钻研,士气高昂,对即将到来的战斗充满了信心。
终于,日军的大规模进攻在一个阴云密布的清晨打响,如同恶魔的咆哮打破了宁静。如苏瑾然所料,日军兵分三路,如同三条张牙舞爪的毒蛇,气势汹汹地朝着工厂和抗日力量的据点扑来。一时间,枪炮声震耳欲聋,仿佛要将整个大地撕裂。硝烟如同黑色的迷雾,迅速弥漫了整个战场,刺鼻的火药味呛得人喘不过气来。
在第一道防线,日军遭到了我方顽强的抵抗。战士们如同钢铁长城般,依托战壕和障碍物,向日军猛烈开火。他们的眼神坚定,手中的枪支喷吐着火舌,子弹如雨点般射向日军。日军凭借着先进的武器和强大的火力,如凶猛的野兽般试图强行突破防线,但每次都被我方英勇的战士们击退。战斗异常激烈,双方都有不少伤亡。战士们的鲜血染红了大地,他们的呼喊声在硝烟中回荡,仿佛在向日军宣告着不屈的意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