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迈着坚定的步伐,一路高呼着“替天行道,刺杀昏君,还大雍太平!”的口号,那声音响彻云霄,引得路人纷纷驻足观望。
一位老者看着这群修士,眼中满是敬佩,对身旁的年轻人说道:“这些修士都是有大勇气、大担当的人呐,若真能成功,大雍百姓就有救了。”年轻人则微微皱眉,担忧道:“可皇宫守卫森严,还有众多高手护驾,谈何容易啊,真为他们捏把汗。”
然而,在那金碧辉煌的皇宫之中,大雍皇帝依旧沉浸在醉生梦死的虚幻欢乐里。他慵懒地斜靠在华丽的龙椅之上,眼神迷离,看着台下一群谄媚的大臣。
一位尖脸大臣满脸堆笑,双手呈上一份奏折,高声说道:“陛下洪福齐天,我军在北方边境与敌交战,大获全胜,敌军丢盔弃甲,狼狈逃窜,我大雍已成功收复失地,边境从此固若金汤!”
皇帝听后,龙颜大悦,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说道:“哈哈哈哈,朕就知道,我大雍将士英勇无敌,有诸位爱卿辅佐,何愁天下不定!来人呐,重重有赏!”
另一位胖大臣赶忙上前,附和道:“陛下圣明!这一切皆仰仗陛下的英明领导,我等不过是略尽绵力。如今我大雍国力昌盛,四方来朝,实乃陛下之功啊!”
皇帝听着这些阿谀奉承之词,愈发得意忘形,丝毫没有意识到,一场足以颠覆他统治的风暴,正以排山倒海之势向他席卷而来。
刘钊铭身佩长安剑,剑身寒光隐隐,似在诉说着即将开启的不凡征程。
他从维扬城意气风发地出发,步伐坚定而有力。一路之上,“替天行道,刺杀昏君,还大雍太平!”的口号如滚滚春雷,传进了无数心怀正义之人的耳中。
那些热血沸腾的江湖侠客听闻后,纷纷放下手中之事,毫不犹豫地收拾行囊,赶来追随;一向嫉恶如仇的武林高手们,更是一拍桌子,当即决定加入这股正义之师;还有许多饱受战乱之苦的普通百姓,他们虽手无缚鸡之力,但心中对太平的渴望如熊熊烈火,也毅然决然地跟在队伍之后。
当刘钊铭抵达金陵城外时,身后已浩浩荡荡地汇聚了三千之众。
这三千人的队伍,如同一条正义的长龙,气势磅礴。刘钊铭立于一处高岗之上,山风呼啸,将他的衣袂高高扬起。
他双手奋力举起大旗,那旗帜在猎猎狂风中呼啦啦作响,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旗帜上“替天行道,刺杀昏君,还大雍太平!”
的口号,每一个字都仿佛是用热血书写,格外醒目刺眼。他目光如炬,紧紧盯着金陵城,眼神中燃烧着坚定与决绝的火焰,仿佛要将这座承载着大雍腐朽统治的城池彻底焚毁,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而此刻,金陵城内一片慌乱。城墙上的守军远远望见这如乌云压城般的队伍,顿时吓得脸色惨白。
守将更是惊慌失措,他深知此事非同小可,不敢有丝毫耽搁,一路跌跌撞撞地冲进皇宫。
皇宫内,依旧是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皇帝正悠然自得地与身旁的宠妃嬉戏玩乐,丝毫不曾察觉到危险的临近。
守将心急如焚,“扑通”一声重重地跪在皇帝面前,因跑得太快而气喘吁吁,声音带着惊恐与急切,几乎是带着哭腔喊道:“陛下,陛下,大事不好了啊!有……有一个十境修为的侠客,不知从何处纠集了足足三千余人,如今已在金陵城外安营扎寨。他们举着大旗,上面明晃晃地写着要替天行道,刺杀陛下您啊!”
皇帝正笑得开怀,听闻此言,仿佛被一道惊雷劈中,顿时脸色煞白如纸,原本拿在手中把玩的酒杯“哐当”一声掉落,在地上摔得粉碎。
他瞪大了眼睛,眼中满是惊恐与难以置信,死死地盯着跪在地上的守将,声音颤抖得如同秋风中的残叶,结结巴巴地问道:
“你……你说什么?十境修为?还……还纠集了三千人?他们……他们怎么敢?这……这简直是大逆不道!朕的天下,朕的江山,岂容他们这般放肆!”
皇帝此刻犹如一只惊弓之鸟,脸上写满了惊惶与困惑,原本威严的面容因恐惧而扭曲。
他双眼瞪得老大,仿佛要将眼眶撑裂,嘴里如同着了魔般不停地嘟囔着:“朕实在是想破脑袋也想不明白啊,他们究竟为什么要来刺杀朕?这到底是为何?这究竟是为何啊?”
他在华丽的宫殿内来回急促地踱步,脚步凌乱不堪,每一步都仿佛踏在自己那已然慌乱如麻的心上。
双手也不由自主地疯狂挥舞着,像是在驱赶着那如影随形的恐惧,又似要抓住那虚无缥缈的答案。
金陵城守将微微抬起头,偷偷打量着皇帝那副惊慌失措的狼狈模样,心中顿时涌起一股难以抑制的不屑与怨念。
这些年来,他亲眼目睹皇帝的种种昏庸之举,将大好河山弄得乌烟瘴气,百姓苦不堪言。
然而,在这等级森严的官场中摸爬滚打多年,他深知此刻绝不能将内心的真实想法表露分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