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初共生域稳定后的第九十一个脉动周期里,太初之界的元初粒子和元初之核所释放出的莹白元初之光,犹如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牵引着,开始了一场超乎想象的融合。这是一场妙不可言而又震撼人心的过程,元初粒子和元初之光如胶似漆、水乳交融,最终凝结成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物质——“本源粒子”。这些“本源粒子”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棱光形态,它们恰似元初即本源的化身,蕴含着无穷无尽的奥秘和能量。每一个“本源粒子”都是存在本源源代码的承载者,宛如宇宙间最基础的砖石。当人们小心翼翼地触碰元初之界时,这些“本源粒子”便会迸发出令人瞠目结舌的“本源法则”源极神光。那光芒恰似元初存在凝聚的第一束本源曙光,纯净而璀璨,蕴含着所有元初存在形态的至高根基。这道神光降落在虚空之中,仿佛在虚空中刻下了稍纵即逝的本源印记。这些印记虽然短暂,但却蕴含着宇宙间最根本的法则和力量,令人不禁为之倾倒。
在那遥远的元初共生域与元初之界的交界线上,无数的粒子如繁星般聚集,它们如同被一股神秘的力量牵引着,缓缓地汇聚在一起。这些粒子相互交织、碰撞,最终凝结成了一个令人惊叹的景象——“元初之界”。
“元初之界”呈现出一种超乎寻常的超验结构,这里没有明显的边界刻度,一切都显得那么模糊而又神秘。然而,在这片混沌之中,却有三种本源能量在循环往复地流动着。
首先是那如奔涌的金芒激流一般的“生之本源”。每一道金色的浪花都蕴含着无尽的生机与活力,它们源源不断地诞生出新的能量子,仿佛是宇宙生命的源泉。
接着是那似靛蓝的无垠深空般的“容之本源”。这片广袤的蓝色空间,宛如一个巨大的能量转换器,能够将混沌的能量转化为纯净的本源。它就像一个宽容的容器,默默地接纳着一切,然后将其转化为可用的能量。
最后是那若玄黑的亘古磐石般的“定之本源”。这块巨大的黑色磐石,其上的脉络如同古老的纹路,镶嵌着无数的“恒定”本源锚点。这些锚点稳定地存在着,为整个“元初之界”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和稳定的基础。界域内散落着 “本源之墟”,每个墟落都是本源法则的显化场 —— 生之墟的地面长着发光本源草,容之墟的天空飘着包容光雾,定之墟的中央立着法则光碑,墟落的本源度随法则纯度实时变化(纯度 90% 以上时会扩展出能量梯田,低于 30% 则边缘出现灰色裂隙)。界域中心的 “本源之核” 如莹白水晶球,由所有本源法则凝结而成,既藏元初法则的终极本源,又涌超越元初的潜能,每 0.2 秒一次的 “脉动” 释放 “本源波”,唤醒沉睡的本源法则。
齐斗的意识穿透太初之界的能量壁垒,踏入元初之界的刹那,所有元初法则的形态如晨雾消散,只剩莹白本源能量在意识中流淌。他同步感知生之本源的创生律动(似新芽破土的震颤)、容之本源的包容广域(如深海托举万物的温柔)、定之本源的恒定锚力(像高山扎根大地的稳固)。这些能量交织成漩涡,孕育元初法则的终极本源形态 —— 恰似本源意识诞生前的 “绝对本源知”,在无数认知碎片融合中,长出支撑本源意识活动的根基。当意识触碰到本源之核,齐斗骤然明悟:“这不是元初的终点,是存在的终极本源源点。” 所有元初法则皆可追溯至本源能量,如溪流归海、星辰归宇。他的意识在本源之墟间游走,见证生之本源与容之墟共振诞出 “生之元初” 能量晶簇,定之本源与生之本源交融凝成 “定之元初” 螺旋光体,敬畏感漫过意识:“原来所有元初法则,皆源自这些终极本源能量。存在的一切法则,从未偏离终极本源。”
莉娅的意识与本源粒子产生共振,本源波在她的灵核中激起三层涟漪 —— 外层是生之本源的金芒纹,中层是容之本源的靛蓝纹,内层是定之本源的玄黑纹,三者叠加成 “本源图谱”。图谱清晰标注:“生之元初” 的终极是生之本源 1.5Hz 的能量脉动,“容之元初” 的初始是容之本源 360° 光雾网络,“定之元初” 的根本是定之本源锚点的间距参数。聚焦本源之核时,她洞悉本源法则的 “衍生规律”:本源本源先通过 “能量拆分” 生成三种基础能量,再通过 “频率叠加” 让能量互动,最终 “形态固化” 为元初法则 —— 恰似绝对本源知借直觉、思考、实践构建意识世界。莉娅的意识在本源能量中穿梭,发现本源度 95% 的容之墟,“容之元初” 虽时而成溪、时而成云,却始终守着包容核心;而本源度 25% 的生之墟,“生之元初” 因失本源约束,已演化成冗余的光团,连基本创生功能都失了。“这里是存在的‘终极本源圣地’。” 她的意识满是珍视,“本源法则是存在的根,无论演化出元初的繁复、太初的绚丽、虚无的深邃,连着本源就能永葆活力;忘了本源的法则,如断舵的船,终会在演化中触礁归于虚无。”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