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者往往会精心维护表面完美。"陆铭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产生轻微失真,"就像用熨斗烫平衬衫的每道褶皱。"他的目光扫过教室后排,那个女生正在笔记本上画扭曲的心电图。
下课铃响时,张薇堵在了教室门口。她今天涂了莓果色唇膏,发梢带着新烫的波浪卷,整个人像枚过度包装的糖果。"陆教授,关于上周您驳回我的论文选题..."她说话时不断拨弄挂在包上的晴天娃娃,塑料眼睛随着晃动折射出诡异的光点。
办公室的门锁发出年迈的叹息。陆铭刚把公文包放在桌上,张薇就挤了进来,香水味瞬间压过了雪松味的香薰。"我认为您对'创伤记忆移植'的批评有失公允。"她直接坐在办公桌边缘,裙摆擦倒了相框——那是陆铭与沈静在马尔代夫的合影,现在玻璃裂痕正好横亘在两人之间。
"学术讨论需要预约。"陆铭按下呼叫铃准备叫助教,却发现线路早已被拔除。张薇的指甲划过他摊开的教案,在"记忆篡改"四个字上留下闪亮的划痕。
"您父亲二十年前的研究其实很有前瞻性。"张薇从包里抽出本发黄的期刊,1998年7月刊的《神经科学前沿》,"虽然那场火灾烧毁了很多数据..."
陆铭的袖扣就在这时崩飞了。铂金物件在实木地板上弹跳两下,滚到张薇脚边。她弯腰去捡的动作让衣领敞开,露出锁骨下方的疤痕——呈十字形,与临床手术教材里"第七型切口"完全一致。
"不必了。"陆铭制止她递回袖扣的动作,却注意到张薇的右脚悄悄踩住了什么。当她若无其事地离开时,地毯上留下半个模糊的鞋印,花纹与上周出现在他车旁的泥渍相同。
走廊监控显示09:47分张薇怒气冲冲离开办公室。但画面右下角的时间戳在闪烁,仿佛有某种干扰源在影响录制系统。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张薇身影消失在电梯口的同时,消防通道的阴影里走出个戴鸭舌帽的男人,他举起手机对准陆铭办公室门的动作,使得袖口露出一截纹身——扭曲的"7"字像条盘踞的蛇。
正午的阳光把教职工餐厅照得如同审讯室。陆铭用酒精棉片擦拭餐具时,手机震动起来。屏幕上"周小雅"三个字在不断闪烁,背景却是张薇发在朋友圈的自拍——定位显示"临港大学医学部档案室"。
"陆医生..."电话那头的周小雅呼吸急促,"您必须来看看...7号柜的备份资料..."背景音里有金属柜门开合的声响,还有某种液体滴落的回音。
陆铭的叉子在餐盘上刮出刺耳声响。邻座的经济学教授转过头时,他已经在收拾餐盒:"急诊病例,失陪了。"餐盒里的三文鱼只被切了一刀,断面露出诡异的橘红色纹理。
医学部的地下走廊比往常更阴冷。陆铭的白大褂下摆扫过墙面的霉斑时,感应灯突然全部熄灭。黑暗中传来液体搅动的咕噜声,还有...指甲刮擦金属的声音?当灯光重新亮起,周小雅正站在7号档案柜前,白大褂袖口沾着蓝黑色墨迹。
"这些不该存在的..."她递来的文件袋封口处有烧灼痕迹,"今早系统自动恢复的..."文件袋里是二十年前的手写处方笺,陆文渊的签名旁边盖着"7号实验体专用"的红色印章。最下面那张的墨水还很新鲜,记录着"受体出现肢体排斥反应,考虑记忆清洗"。
陆铭的指尖触到某种粘稠液体。周小雅突然抓住他的手腕,力道大得惊人:"您看这个日期!"她指甲戳着1998年7月14日的记录,那是疗养院火灾的前一天。纸张边缘有半个血指纹,在紫外线灯下会与陆铭现在的指纹完全重合。
档案室的电脑突然自动开机。屏幕蓝光中,某个视频窗口弹出,显示着实时监控画面——云顶苑C栋电梯里,穿黑风衣的男人正在调整左手腕上的表带。当电梯停在27楼时,监控时间显示21:30,而男人手表指针停在23:47。
"有人篡改了系统..."周小雅的声音突然变得异常冷静,"就像篡改那些病人的记忆。"她按下打印键,机器吐出的却是张薇的学生证复印件,背面用红笔画着指向云顶苑C栋的地图。
陆铭回到办公室时发现门虚掩着。他的备用钥匙藏在花盆底,但此刻花盆明显被人移动过——土壤表面的苔藓出现了新鲜的断裂面。电脑屏幕停留在邮箱界面,草稿箱里有封未发送的邮件,附件是段音频文件。点击播放后,先是一阵杂音,接着是沈静带着哭腔的声音:"...那晚你根本不在家...监控拍到..."随后被刺耳的电流声切断。
窗外开始下雨。陆铭打开智能家居APP查看家中情况,客厅摄像头显示沈静正在熨烫衬衫——正是他今早穿的那件。但当他放大画面,发现熨斗根本没有通电,而沈静的动作机械得可怕,就像在完成某种仪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