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光网在空中交织成片,压缩着每一寸可退的空间。沈逸的指尖悬在战术面板上方,指节因长时间紧绷而微微泛白。主坦的能量条已跌至34%,辅助视野被压制到仅剩被动探测的微弱波纹。三支敌队站位严密,封锁角度经过重新校准,推进节奏比上一轮更加凝滞,仿佛每一步都踩在心跳间隙。
他没有等待系统预警。
在光网落下的前0.3秒,沈逸主动启动“策略模拟空间”轻量模式,将后台持续记录的“协同熵值异常·一级”数据导入实时推演模型。敌方三队主控位的走位轨迹、技能释放相位差、指挥权交接频率,全部被压缩进百万次演算流中。系统核心迅速锁定一个微小但稳定的错频点——“铁幕”法师的技能冷却周期与“狂龙”主控存在0.23秒延迟,且其站位仍处于上一轮突进后的前倾状态,未完全回归掩体。
破绽仍在。
沈逸在加密信道中输入指令:“主坦,诱控‘铁幕’;夜莺,延迟链锁预载。”指令发送的瞬间,他眼角余光扫过终端角落——那枚紫光碎片正以固定频率脉动,其波动节奏与敌方拓扑图的数据流完全同步。系统未发出提示,但他清楚,这绝非偶然。碎片频段与敌方IP跳转时序重合,像是某种被动监听的共振节点,悄然嵌入了对方的通信底层。
敌方技能网落下。
“狂龙”释放群体压制场,地面泛起灰白色力场波纹;“影刃”刺客从侧翼切入,技能链预判封路;“铁幕”远程法师同步施压,一道禁锢光柱垂直砸向主坦。三重控制即将合围。
沈逸操控“夜莺”向左微移半步,法杖轻抬,一道减速符文贴地滑出,命中“铁幕”法师脚部。对方立即后撤,但因站位前倾,调整节奏略显滞涩。就在这一刻,主坦角色前顶盾击,技能精准覆盖中轴区域,将“铁幕”法师撞入减速区。
控制链接续。
“夜莺”法杖挥动,延迟控制技能飞出,正中目标。0.1秒后,游走位技能链衔接,完成短暂控场。反击第一击落地。
敌方阵型出现松动。
“狂龙”主控位迅速反应,横向闪避取消大招释放,试图规避后续伤害。但主坦已开启反伤护盾,硬吃其残余控制,反将冲击力传导至“铁幕”法师,使其无法及时脱离。沈逸立即调用“隐藏身份加持”的被动闪避加成,让“夜莺”在技能边缘以0.1秒微差错身,规避致命伤害,同时将“碎片收集兑换”界面调至前台。
两枚低阶防御碎片被强制合并。
【是否兑换“瞬时动能反弹”?限时15秒,不可逆。】
确认。
反伤护盾强度提升,主坦借势前顶,短暂逼退“狂龙”主控。敌方中轴压制节奏被强行打断,技能衔接出现0.4秒空档。
林悦操控辅助位释放视野技能,短暂扫清侧翼盲区。系统日志自动记录——X-873,Y-419,“共鸣水晶碎片·未回收”坐标再次传来微弱信号波动。沈逸未作回应,但团队状态栏中,林悦的“士气值”在本次配合后提升12%,数值跳动的瞬间被系统标记为异常增长。
他来不及深究。
“影刃”刺客察觉主法师被控,立即折返支援,技能链预判封锁撤离路径。若不及时脱离,己方突袭小队将被反包。
沈逸提前0.3秒调出“策略模拟空间”撤离路径推演模块,输入当前地形、敌我位置、技能覆盖范围。系统生成三条可利用路径,最终锁定上侧林地三处地形凹陷组成的Z字型走位线。他立即在战术面板输入指令:“游走,烟雾弹覆盖Z1点;主坦,反伤护盾断后;夜莺,范围减速起手。”
指令下达。
游走位释放烟雾弹,遮蔽“影刃”视野;“夜莺”施放范围减速,延缓追击速度;主坦开启反伤护盾,顶在最后,硬抗一道远程穿透技能。四人小队沿预演路径撤离,精准利用地形凹陷规避追击路线。
“影刃”刺客追至Z2点,技能落空,被迫中断突进。
敌方封锁区被撕开一道口子。
撤离途中,“夜莺”法杖尖端掠过一株破碎的晶簇。系统短暂提示:【共鸣频率匹配度78%】。沈逸心中一动,迅速将该坐标存入“潜力挖掘预警”的自定义监测列表。碎片收集兑换机制的升级条件始终未明,而此刻的频率匹配,或许正是触发门槛的临界信号。
他没有声张。
敌方三队重新列阵,站位更加谨慎,封锁角度再次调整。但沈逸已捕捉到关键信息——他们的协同并非无缝。每一次指挥权交接,仍存在0.2秒以上的节奏错频,且“铁幕”与“狂龙”在战术理解上存在细微分歧。前者倾向于稳扎稳打,后者偏好激进压进。这种差异在单队作战中难以察觉,但在联合行动中,会不断积累协同熵值。
沈逸将这一数据存入“行为预测库”,设为高优先级样本。
终端右下角,【协作拓扑图】进度已达68%,结构趋于完整。而那枚紫光碎片的脉动频率,依旧与拓扑图数据流同步。他调出底层数据流界面,发现碎片频段在每次敌方IP跳转时都会产生一次微弱共振,像是被动接收某种协议信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