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队员的手指悬停在启动键上方,沈逸关闭了训练终端的主控界面。屏幕暗下的瞬间,他耳后微不可察地闪过一道数据流光,系统界面无声弹出——“潜在外部干预”红色标签仍在闪烁,来源标记为战队官方通讯频段的加密信道。十七分钟前,该信道出现异常频段波动,触发了“天选系统”的前置预警模块。
他没有起身,指尖在桌沿轻敲两下,调出“碎片收集兑换”面板。三枚标注为“商业谈判辅助”的灰色碎片自动聚拢,合成一张半透明卡片,边缘泛着冷静的蓝光。语义预判卡激活,状态栏显示:可解析对方未明言诉求的隐含权重,持续时间48分钟。
通讯请求在此时接入。
虚拟会议室的登录界面自动展开,沈逸以“夜莺”身份进入。对面尚未开启影像,仅传来经过处理的中性声线:“紧急会议,关于品牌形象升级,十五分钟内完成初步对焦。”
沈逸没有回应,系统自动记录对方语速、音调起伏与停顿频率。视野右下角,语义预判卡开始输出分析结果:关键词频次最高为“辨识度”,其次为“传播节点”“一致性输出”,情绪倾向为“紧迫但非威胁性施压”。
“升级的具体维度?”他开口,声音经过系统微调,带着一丝冷感。
影像开启,一名穿着深色商务套装的男子出现在对面,身后是赞助商企业标识的动态投影。“国际赛事直播流量预计翻倍,我们需要战队在镜头前具备可追踪的视觉记忆点。”对方语速平稳,“比如固定开场动作、角色外观微调,或是战斗中的标志性行为。”
沈逸的视线扫过对方的手势轨迹。系统同步标注:右手频繁下压,代表控制欲倾向;每次提及“品牌曝光”时瞳孔放大0.3毫米,属于典型目标驱动型谈判者。
“这些动作是否影响战术执行?”他问。
“不影响核心操作,仅增加风格化输出。”对方递来一份加密文档,“比如‘夜莺’在团战前释放技能时,可以加入特定手势引导;团队集结时统一喊出口号;角色法袍颜色可调整为品牌主色调。”
沈逸没有点开文档。系统提示:“隐藏身份加持”模块已激活,对方将其判定为辅助型选手的概率上升至89%,战力评估自动下调11.7%。同时,“冷静增幅”效果生效,外界言语压迫感降低40%。
“三件事。”他抬起眼,“不干扰技能释放节奏,不强制设定角色性格,不破坏团队协同流程。除此之外,我可以提供非战斗节点的品牌接口。”
对方微微皱眉:“接口具体指什么?”
“比赛加载界面的站位设计、胜利结算时的集体动作、赛后采访的统一回应模式。”沈逸语速不变,“这些节点不影响操作,但具备传播潜力。你们要的辨识度,可以通过这些时段建立。”
会议陷入短暂沉默。对方调出数据面板,低声与后台沟通。沈逸趁机将整段对话同步上传至“天选系统”,启动“形象策略推演”模块。
系统界面首次出现非战斗类任务提示:“输入参数类型不匹配,是否加载‘商业影响评估’衍生模型?”沈逸确认授权。界面短暂闪烁,数据流出现紊乱,三秒后重建结构。
“极速学习模块”开始解析:从训练日志中提取团队行动规律,从过往比赛录像中抓取非战斗时段行为密度,从赞助商文档中剥离关键词权重。最终生成两个评估轨道——A轨“品牌曝光潜力值”,B轨“战术干扰风险指数”。
A轨初始值为63.8,B轨为29.1。系统提示:当前安全区间为B轨低于35,A轨可通过非核心节点优化提升。
“我们接受基础框架。”对面终于回应,“但需要你们在首场小组赛后,提交具体执行方案。品牌方希望看到可量化的视觉输出。”
“方案可以做。”沈逸点头,“但必须由我主导设计流程,你们提供反馈,而非直接指定动作。”
对方迟疑两秒,同意。
会议结束,虚拟空间关闭。沈逸摘下神经连接环,现实中的训练室只剩下终端待机的微光。他没有立即起身,而是将战术日志与会议录音合并导入系统,启动双轨模型的深度演算。
A轨数据开始波动:若在加载界面采用三角站位,中心位为“夜莺”,两侧队员同步抬手动作,辨识度可提升至71.3;若在胜利结算时加入0.8秒定格动作,传播留存率预计增加18.5%。B轨同步监测:此类动作若发生在技能冷却期间,干扰指数维持在26.4,属安全范围。
系统弹出建议:“可设计一套模块化行为序列,仅在非战斗时段激活,避免与战术指令冲突。”
沈逸调出角色模型界面,开始尝试组合动作节点。他将“夜莺”的法杖抬起角度设为45度,配合脚步微调形成固定姿态;团队集结时,设定林悦为信号触发者,其释放护盾技能后的0.5秒内,其余队员同步完成手势响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