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人间苦炎热。
四九城的盛夏,一天比一天酷热难耐。
一大早的,热风熏的人昏昏欲睡,就连树上的知了都提前上班了。
小孙顶着满脸汗钻进粮店,一看见杨福平,扑通一声跪下来,结结实实的磕了三个响头。
没等其他人反应过来,就麻溜的爬了起来。
宝根儿张着嘴,眨巴了好一会儿眼睛,问福安:“这是没吃饱腿软?”
福安反问道:“那总不能脖子也软了?”
哥俩一致的看向杨福平。
杨福平心里隐约有个答案,可又不确定,于是问道:“这是你舅舅的事儿有信儿了?”
小孙点头:“街坊有个跟着易三胜干巡警的,给我捎的信儿。
说是我那舅舅,跟日谍往来过密,有资敌嫌疑。
这会儿已经转到炮局胡同了,进那里头,花钱都不好出来。
他还是个烟鬼,估计憋也能憋死。”
杨福平顿时犹如吃了半个苍蝇,虽说这事儿是自己促成的,可是把那烂人关到炮局胡同里,凭他也配?
(东城区炮局胡同21号是“北平陆军监狱”旧址,爱国将领吉鸿昌曾被国民党关押在这里,并在这里英勇就义。就义前以树枝作笔,以大地为纸,写下一首就义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可小孙眉目舒展,犹如大仇得报。
比小孙更高兴的是易三胜。
这么热的天儿,顶着大太阳,亲自来了粮店。
身边儿跟着的还是铁头,倒也仗义。
这回易巡长阔气了很多,直接扔给杨福平一包大洋,叮当的落在柜面儿上,听着得有几十个!
没等杨福平推让,易巡长就告辞了,声音响亮的说道:“福平啊,别送了,门口有小汽车等着呢,今儿哥哥我得去分局受表彰呐!”
说着大步流星的往店外面儿走。
杨福平躬身送到小轿车上,目送了好一会儿才回来。
屋里的仨人正对着那包大洋发呆。
能从警察手里拿到钱,要不得说哥就是哥呢!
这操作一般人学不了!
杨福平没有当着大家伙儿数钱的癖好。
于是把钱袋儿一收,直接进了财务室。
倒在桌子上一查,果然,足足三十大洋!
对易三胜来说,这可是少有的大手笔,当然小李跌倒,三胜吃饱,跟易巡长这回得到的,也就是九牛一毛。
杨福平先扒拉出来三块儿大洋,一瓶汾酒一块二,加上三个小菜,三块大洋余不了多少。
这是自己的成本得扣出来。
剩下二十七块儿,杨福平有些犯愁。
要真是三两块儿大洋,拿也就拿了。
这个易三胜,也是高兴的昏头了,当着一屋子人,给这么多,有点儿扎眼儿。
于是忍痛割爱,又扒拉出来几块儿。
剩下的收好。
把小孙先叫进来,摆出五块儿大洋:“事儿呢,你心里也大概有个数,细致处我也不会跟你说,毕竟是用你舅舅做的引子,这钱就算你舅舅赔你的。”
小孙有心不要,可家里确实没剩多少东西。
不要俩字,到了嘴边儿上也说不出口,杨福平干脆抓起来一把放进小孙手里:“别想那么多,带着妹子好好过,这世道,贼老天越不让咱活,咱越得活的好好的!”
小孙仰头,顺手把眼泪往上抹,狠狠的应了声:“嗯!”
下面进来的是宝根儿。
门一关,杨福平拿起一块儿大洋推过去,宝根儿顺手拿了起来看了看:“福平哥,咋了,这大洋是真的啊!”
说着还吹了一下放耳边鉴定了真伪。
杨福平压低声音:“你哥我前两天帮易巡长个小忙,今儿钱这事儿回家别乱说,省的老辈儿担心!”
宝根见状也压低了声音:“哥你没事儿吧?你没事儿就别告诉我具体是啥事儿,我怕我说漏嘴啦!”
好实诚的宝根儿!
一下子把杨福平接下来的话都噎了回去。
停顿了下继续道:“那行,你心里有数就行,这份横财,见者有份,存着娶媳妇吧。”
宝根高高兴兴的把钱塞进衣服兜里:“我存着,以后给媳妇花,福平哥,娶媳妇的钱我爹老早都备好了,不用攒!”
杨福平看着比宝根大不了几岁的小孙,心想,这可真是不能比啊。
小孙未来媳妇,这会儿还不知道在哪块儿云彩上呢。
俩人分开交代完之后,杨福平安心的把钱收了起来。
至于福安,一毛钱也不用分。
买什么都是哥哥掏钱,人家兜里装的都是穿堂风。
为了兜里的这包钱,杨福平晚上让小孙跟宝根儿早走了一会儿。
惹的老钱出来看:“福平,你这样不行,卫东家要看见了,肯定不高兴!”
杨福平不想跟他多说,指着一个鬼鬼祟祟,怀里夹着什么东西的男人:“钱经理,你生意来了!”
老钱赶紧换付笑脸儿跟了上去,抽空还隔空点了点杨福平,只收获了一个咧嘴笑。
杨福平剩下的二十一块儿大洋,就留身上一块儿,其他的准备全花到粮店里。
这段时间,店里的粮食越进越少,也不知道东家在想什么。
杨福平抓起来算盘,按照细粮粗粮搭配,算算能买多少斤,记在今明两天的账本儿里,准备把仓库给清清。
一块儿大洋三十斤大米,要是换成小米跟玉米面就更多点儿。
(《上海解放前后物价资料汇编》及民国经济档案,1948年国统区一袋米(约160斤)的黑市价格约为3-5块银元。)
左不过五六百或者七八百斤,用棺材一趟就能运走。
钱能用出去的时候才金贵。
花不出去的钱,就跟现如今的法币一样,擦屁股都嫌弃硌的慌。
也不知道宝根儿是怎么跟福安说的。
回家路上自家弟弟是一句话都没问。
整的杨福平还有点儿不适应,凑到耳边问道:“福安,吃烧饼不?”
福安眼睛亮晶晶:“吃馄饨行吗?”
杨福平摸着兜里的一块儿大洋,点头:“行,怎么不行,今儿回的早,有会儿时间,不过只能吃一碗,家里还有饭呐!”
一碗馄饨20个铜子儿,对杨福平来说,还真不是个稀罕玩意儿!
喜欢活在民国当顺民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活在民国当顺民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