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的男子,跟服务员越吵越凶,后面排队的人,也开始帮着那名男子说话,整个供销社里面闹哄哄的。
反正这一些排队的普通百姓,看到有人出头,纷纷开始帮起了腔,想要将那一些被服务员留下来的各种紧俏物资,拿出来售卖。
一人一句话,直接就让整个排队的队伍骚乱了起来。
没一会时间,底下的吵闹声,就将在办公室里面喝茶的供销社主任,给炸了出来。
从办公室走到供销社的前面,看到人群乱哄哄的,这个供销社主任的脸色,越来越难看。
叫过来一个服务员,问清楚了发生什么事情,这名供销社主任,直接来到了队伍的最前头。
轻蔑的看着这一些排队的普通百姓,语气冷冷的开口道。
“如果你们还想在供销社这里买到东西的话,就全部给我闭嘴,老老实实的去给我排队。”
“如果你们再这样子继续闹下去,那么我会以你们闹事为由,将供销社的门关掉。”
“然后直接让公安把你们一个个抓起来,看看究竟是谁在带头闹事。”
“供销社里面所有的商品,每天都是有计划,有定量的,摆到柜台上面,谁买到就是谁的。”
“我们供销社,能保证让你们每天买到足够的粮食,就已经很不错了,其他肉类牛奶和白面包的供应,每天能弄来多少就是多少,谁买到就是谁的。”
“如果你们不服气的话,可以去告我们,我们接受公安的调查,到时候如果我们没有问题的话,那你们就是诬告了。”
说完这些话之后,供销社主任转身看向了那一名带头闹事的男子。
死死的盯着他,然后语气更加的冰冷。
“如果你再这样子闹下去的话,我直接让公安来处理今天这件事情。”
“你的这种行为是煽动民众,扰乱秩序,如果我报公安的话,你最少要被拉到农场,去劳改半年以上。”
“目前供销社有什么东西,你有需要就赶紧购买,不想买的话就给我滚,不要耽误其他人的时间,后面的队伍还那么长。”
面对供销社主任的话,这一名男子的脸颊憋得通红,眼睛里满是不服,但心中却是不断的警告自己,一定要按耐住脾气。
看到对方被自己说了一通,站在那里不敢再反驳,供销社主任对着他哼了一声之后,就离开了前面,又重新返回办公室喝茶去了。
经过供销社主任出面,所有普通民众们也不敢再拱火,老老实实的排起了队。
高凯就坐在供销社的大门对面,将这一切都看在了眼里,看到没有?热闹可以看,就站了起来,晃悠悠的去火车站上班。
这时候的民众们,最少还有黑面包可以填饱肚子,他们的心中再怎么气,也不会轻易的跟这些手中握有权力的人,发生再大的冲突。
只会将心中的怨气,积攒在心里面,如果后面环境有所改变的话,也许这一些怨气,会慢慢的消散。
如果后面这样的环境还得不到改善,而且越来越恶劣,那么这一些怨气,就会越积越多,不知道哪一天,因为哪一件事情,就会爆发流血冲突事件。
任何一件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点点滴滴的积累,积累到再也装不下的时候,该爆发也就爆发了。
按照高凯所得到的统计数据,目前已经出现了一少部分的人,专门偷偷的拿着集体的物资,为自己捞好处。
在城市周围的集体农庄市场,农民会私下出售高价农产品包括肉类、蔬菜等。
处于一种“合法与非法之间的灰色地带”,其性质和处理方式,取决于具体情境和当时的政策执行力度。
在老毛子的法律当中,允许集体农庄成员,在完成国家计划收购后,将个人自留地生产的剩余产品,拿到集体农庄市场出售,价格由市场供需决定,通常高于国营商店。
这是1932年,斯大林时期确立的政策,目的是补充国营经济不足,有点像华夏那边的鸽子市。
同样也禁止投机倒把,投机倒把的定义比较清晰,即低价收购国营商品后高价倒卖或者囤积面粉转售,这就算是投机倒把罪。
这一个规定,就是让农民只能出售自产商品,若被怀疑“非自产”或“大规模倒卖”,会被定性为违法。
有了这一条法律的存在,在实际操作中就有了模糊性,灰色交易变的普遍存在。
农民经常通过熟人网络,私下销售肉类、黄油等高需求商品。
价格远高于国营商店,猪肉在国营商店的价格是2卢布一公斤,集体农庄市场的价格是5-8卢布。
部分农民会从国营农场“挪用”物资到市场出售,然后多报损耗,实际上都私藏了起来售卖。
底层的百姓,之所以敢这样子干,那是因为上面的人,都在这样子干。
上面那一些执法的人,面对这种情况,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这种行为进行选择性执法。
这些执法队的人,通常会默许小规模交易,来缓解供应紧张,但也会周期性时不时的打击“典型”以儆效尤。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