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伯尔尼高地,废弃水文监测站旧址。寒风卷着残雪,掠过锈蚀的铁架和破碎的窗户。空气中残留着淡淡的化学药剂气味,被警方隔离带封锁的非法倾倒点,像一块丑陋的疮疤贴在寂静的山谷里。李晴裹着不起眼的深色登山服,帽檐压得很低,左手的银环神经装置被特制手套严密覆盖,疤痕的搏动在手套下提醒她:瑟琳娜的“锚点”之眼,从未真正离开。
她没有INCIB的徽章,没有支援小队,只有腕表里简陋的扫描仪和陈刚通过一个加密幽灵频道传来的只言片语:“权限冻结…行动受限…‘锚点’渗透严重…自行判断,优先安全。” 检察官的战场,缩回了一个人的身影与冰冷的线索。
第一张网:废弃站的“药渣”与雨水中的密钥
警方取证早已结束,现场只留下挖掘的痕迹和刺鼻的残留。李晴避开封锁带,利用监测站废弃管道系统的缺口潜入内部。黑暗、潮湿,弥漫着霉菌和化学品的混合气味。她启动腕表扫描仪,低功率神经感应模式开启,微弱的光束扫过地面、墙壁、倾倒坑。
目标:未被警方发现的、可能粘附在缝隙或管道内壁的微量残留物。重点区域:旧通风管道拐角、锈蚀阀门底部、坑洼不平的水泥地裂缝。
扫描仪的神经感应模式对特定化学分子结构敏感。数小时的细致搜寻,在一条靠近倾倒坑、被半融雪水浸泡的锈蚀通风管底部,扫描仪发出几乎不可闻的蜂鸣——检测到高度特异的神经抑制剂代谢物残留信号,其分子结构与瑟琳娜提到的“净化天使”代号高度关联!残留物被雪水稀释、冲刷,几乎与污泥融为一体,常规取证极易遗漏。
李晴用微型取样器小心翼翼刮取沾有残留物的污泥。就在取样完成瞬间,她左手疤痕猛地一跳!一种被窥视的冰冷感顺着神经传导。她瞬间关闭扫描仪,身体紧贴冰冷管壁。上方,一架小型民用无人机低空掠过,摄像头缓缓扫过监测站废墟——外观普通,但其信号传输频率却带着一丝“锚点”网络特有的拓扑加密特征!瑟琳娜的“眼睛”在巡视!
第二张网:贫民窟的“天使”与老兵的纹身
带着珍贵的污泥样本,李晴转移到伯尔尼边缘一个鱼龙混杂的移民社区。这里信息混杂,是地下交易的温床,也是“灰烬天使”悄然蔓延之地。目标:找到“净化天使”残留物与街头毒品“灰烬天使”的直接证据链。
她伪装成无家可归者,在廉价的胶囊旅馆租了一个铺位。白天,她混迹于社区诊所和慈善食堂,倾听瘾君子的呓语和社工的叹息。关键词:“灰烬天使”、“新货”、“纹身”、“飘起来像雪花”。
一个线索浮现:一个因“灰烬天使”导致严重神经损伤、被家人遗弃的老兵,蜷缩在诊所角落。他浑浊的眼睛盯着李晴,无意识地摩挲着手臂上褪色的旧军徽纹身旁,一个新的、廉价电子纹身贴留下的浅淡痕迹。纹身图案是一只扭曲的天使翅膀。
李晴靠近,递给他一杯热水。在接触的瞬间,腕表扫描仪贴着他的皮肤悄然启动。扫描结果显示:纹身贴残留的微型芯片信号发射模式,与孟买达拉维检测到的非法神经信号高度同源!更重要的是,芯片残留物中检测到极其微量的、与她在监测站污泥中发现的同款神经抑制剂代谢物!
“这‘天使’…吃人脑子…”老兵突然抓住李晴的手腕,力量大得惊人,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清醒的恐惧,“新货…纹上就甩不掉…翅膀…烧得慌…” 话音未落,他身体剧烈抽搐,口吐白沫,陷入深度昏迷。诊所的廉价神经稳定剂对他已毫无作用。
李晴默默记下纹身贴的样式和购买地点——社区深处一家挂着“时尚刺青”招牌的黑店。
第三张网:黑店的账簿与“源点”的幽灵
“时尚刺青”店面狭窄,灯光昏暗,墙壁贴满劣质纹身图案。店主是个眼神闪烁的胖子,脖子上纹着毒蛇。李晴假称要定制“天使翅膀”纹身贴,要求看样品。
“新款‘冰翼天使’,效果一流!”胖子神秘兮兮地拿出一个简陋的封装袋,里面的纹身贴图案正是老兵身上的扭曲翅膀。他吹嘘着“飘渺感”、“直通云端”,却避谈神经接口。
李晴佯装讨价还价,利用腕表扫描仪近距离扫描封装袋。果然!袋子内层印刷油墨中,掺杂着纳米级的信号引导粒子!这种粒子能与纹身贴芯片耦合,在用户神经兴奋时(吸毒后)激活芯片,将特定的神经快感信号放大并劫持,形成更强的成瘾回路!技术原理,正是“源点”技术包的核心特征!
“货源呢?量大能便宜吗?”李晴试探。
“放心!‘天使’的翅膀,管够!”胖子拍着胸脯,“上面有‘净化’渠道,稳定得很!” 他无意中瞥了一眼柜台后一台老旧的离线记账电脑。
“净化”!李晴心中剧震。胖子口中的“净化”渠道,是否就是伯尔尼监测站那个“净化天使”的源头?她借口上厕所,快速绕到柜台后。胖子正接待另一个顾客。李晴的手指在记账电脑的键盘上飞速掠过——不是操作,而是用腕表扫描仪捕捉键盘按键的磨损痕迹和指纹油污残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