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联合信托银行(SUTB)总部,班霍夫大街18号。花岗岩立面冰冷地反射着苏黎世午后的阳光,精英们步履匆匆,对即将在顶层上演的神经屠杀毫无察觉。李晴站在街角,左手疤痕在特制手套下搏动,频率与腕表上跳动的倒计时(19:47:22)同步。陈刚的通讯依旧沉寂,“源点”的直播预告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三重密钥、银行内部可能的“锚点”眼线、以及顶层的致命陷阱——检察官的战场,是这座精密运转的金融堡垒。
第一重门:密钥的“回响”与柜员的麻木
李晴没有硬闯。她再次以“金融合规咨询师”的身份进入银行,目标明确:接触那位对“三重密钥”账户(#AXIOM-7)反应异常的客户经理——托马斯·韦伯。
韦伯的办公室在贵宾区深处。李晴落座,递上伪造的补充材料:“关于‘纯净视野’关联的#AXIOM-7账户,我们收到匿名举报,称其近期有异常资金流动,可能涉及…神经技术非法转移。”她刻意加重了“神经技术”的发音,同时腕表扫描仪全功率开启,聚焦韦伯的生理反应。
韦伯的瞳孔瞬间收缩,手指无意识地按向西装内袋的凸起(物理密钥?),喉结滚动了一下。扫描仪清晰地捕捉到他边缘神经系统爆发的强烈波动——恐惧与挣扎!但下一秒,他左耳后方,一个被发梢遮掩的、米粒大小的银色贴片,闪过一丝极其微弱的幽蓝光晕。韦伯的表情瞬间僵硬,眼神中的挣扎被一种空洞的“专业”取代。
“女士,没有确凿证据和‘三重密钥’授权,银行无法提供任何信息。”他的声音平板无波,如同录音回放。
神经抑制贴片! 李晴瞬间确认。“锚点”不仅监控他,必要时能直接接管他的意识和语言!强行逼迫只会触发警报。她的目光扫过韦伯桌面:一杯喝了一半的咖啡,杯沿有一个微小的、不易察觉的豁口。
“我理解。”李晴起身,故作遗憾,“看来只能等执法部门申请强制令了。”她“不小心”碰倒了那半杯咖啡,褐色的液体瞬间泼洒在韦伯的西装前襟和桌面的文件上!
“天哪!对不起!”李晴连忙道歉,抽出纸巾慌乱地擦拭。在身体遮挡和擦拭动作的掩护下,她的指尖极其隐秘地在韦伯西装内袋位置快速拂过——腕表内置的微型近场物质扫描仪瞬间启动!隔着布料,扫描仪清晰地勾勒出内袋中物体的轮廓和材质特征:一个长约8厘米、截面呈不规则七芒星柱体、内部嵌有复杂微电路的物理密钥!其拓扑结构与当年渡鸦戒指的纳米接口有惊人的同源性!
目标确认!李晴收回手,留下狼狈的韦伯和一片狼藉。“抱歉给您添麻烦了,我改日再预约。”她迅速离开,留下韦伯呆立原地,左耳后的幽蓝光晕微微闪烁,仿佛在评估这场“意外”。
第二重门:通风井的“神经藤蔓”与沉睡的守卫
顶层是禁区。常规通道布满生物识别门禁和武装守卫。李晴的计划:利用银行老旧基础设施的缝隙——中央空调通风系统。
她潜入地下三层的设备维护层。巨大的风机轰鸣着,空气里弥漫着灰尘和机油味。找到通往主通风竖井的检修口,腕表扫描仪显示:井道内壁布满了密集的、不同年代的线缆和管道。她的目标,是依附在一条手臂粗的主线缆上、毫不起眼的光纤神经信号中继线——这是银行内部高级安防系统(包括顶层可能的神经抑制设备)的数据通道之一!
李晴戴上绝缘手套,用微型工具小心剥离中继线外皮,露出晶莹的光纤束。将腕表扫描仪的探针接入其中一束光纤。瞬间,海量的加密数据流涌入腕表简陋的处理器。她不是要破解,而是植入!利用疤痕能量在银环装置干扰下产生的、独特的神经信号“噪声”模式,她编写了一段极其微小的“寄生代码”。代码本身无害,但能像藤蔓一样缠绕在正常数据流上,周期性地在特定节点(如门禁控制器、监控视频流处理器)制造极其短暂(毫秒级)的逻辑延迟和信号冗余!如同在精密的齿轮间撒入一把看不见的细沙。
植入完成,李晴攀入竖井。幽深、狭窄、布满灰尘。她依靠腕表扫描仪构建的简陋三维地图和植入代码制造的监控“盲点”,在巨大的风噪中艰难上行。接近顶层区域时,扫描仪警报:前方通风口外,两个生命体信号处于深度神经抑制状态(脑电波高度平缓)!是守卫!被“源点”或“锚点”的技术提前放倒了!
通风百叶被小心卸下。李晴无声滑入一条铺着厚地毯的昏暗走廊。前方不远,两个穿着银行安保制服的壮汉瘫坐在椅子上,头戴连接着线缆的简易神经感应头盔,双目紧闭,嘴角挂着与直播中“升华者”相似的麻木微笑。头盔连接的终端屏幕上,显示着他们被强行维持的“平静”脑波图谱。他们是活着的门禁,也是被剥夺意志的囚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