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尔的夜雨敲打着废弃河港仓库的锈蚀铁皮,如同无数冰冷的指尖。李晴潜伏在阴影中,左臂固定器下的疤痕在潮湿寒气中隐隐作痛。陈刚留下的坐标指向这片荒芜——编号C区的巨大筒仓群,曾是谷物枢纽,如今是“诺瓦幽灵工厂”的完美伪装。空气里除了铁锈和淤泥的腐败气息,还夹杂着一丝极淡的、被雨水稀释的刺激性卤素气味——陈刚密码中那个独特取代基的化学灯塔。
第一道锁:筒仓的“呼吸”与电子哨兵
C区外围布满了物理障碍:带刺铁丝网、震动传感器、红外摄像头。但真正的威胁在无形之中。腕表扫描仪检测到一种覆盖整个区域的、低频的神经抑制背景场!强度虽不足以瞬间放倒入侵者,却会持续干扰判断力、诱发焦虑和方向感错乱,如同无形的迷宫。
李晴取出微型无人机(陈刚应急包中最后一件装备),设定为超低空、静默模式,贴着泥泞地面飞向筒仓区。无人机搭载的微型卤素传感器很快锁定气味源——3号筒仓底部一个隐蔽的通风口!同时,热成像显示筒仓内部有多个移动热源,分布规律,像是巡逻守卫。
然而,就在无人机试图靠近通风口时,扫描仪突然报警!通风口周围的金属结构上,密布着肉眼难辨的压电感应薄膜!任何轻微触碰或空气流异常变化都会触发警报!这不是简单的通风口,是工厂的“神经末梢”,也是陷阱!
李晴收回无人机。强攻通风口行不通。她的目光落在筒仓侧面高处的旧检修爬梯上。爬梯锈迹斑斑,尽头是一扇被焊死的铁门。但腕表扫描显示,铁门周围的金属锈蚀程度异常均匀,门缝边缘有极其微弱的高频电磁密封场残留痕迹——这门近期被高频焊接设备重新密封过!下方看似坚固的水泥基座,扫描回波却显示出内部存在空洞!
秘密入口!通道在基座内!李晴绕到筒仓背面的河岸斜坡。斜坡下堆满废弃的集装箱和轮胎。她挪开几个沉重的轮胎,露出下方潮湿的泥土。腕表的地质扫描模式启动,很快在泥地下方不到半米处,勾勒出一个边长约一米的方形金属盖板轮廓!盖板边缘的泥土颜色略新,显然近期被挖掘过。
第二道锁:地下的“蜂巢”与陈刚的坐标
撬开沉重的盖板,一条仅容一人通过的陡峭金属梯通向黑暗。浓烈的卤素气味混合着化学溶剂的酸味扑面而来。李晴戴上简易过滤面罩,小心下行。
梯底连接着一条狭窄的混凝土通道,墙壁布满粗大的管道。扫描仪显示,神经抑制场在此增强,空气中还飘散着肉眼不可见的神经兴奋剂纳米气溶胶——这是“净化天使”生产线泄露的副产品,能让人在抑制场中保持“高效”工作,实则加速神经损耗!
通道尽头豁然开朗。巨大的地下空间被改造成一个肮脏而高效的合成工厂。反应釜嘶吼着,管道纵横交错,戴着简陋呼吸面罩的工人在弥漫的蒸汽中麻木操作。中央控制台上,几个穿着灰色制服的技术员监控着屏幕。而最令人心悸的,是工厂一角被透明防爆玻璃隔开的区域——里面整齐排列着数十台改进型神经感应椅,椅背上连接着粗大的管线!椅子上空无一人,但显然是为“净化序列”实验准备的最终装配区!
李晴的目光瞬间锁定在中央控制台后方——一个被单独隔离的、由强化玻璃和合金栅栏围成的“监工室”。室内,一个熟悉的身影被固定在椅子上,头上戴着连接多根线缆的神经感应头盔,正是陈刚!他双目紧闭,脸色灰败,但手指在扶手上极其微弱地、有规律地敲击着——摩尔斯电码!
“…SOS…锚点…内鬼…瑟…控制…钥匙在…通风…主控…”
瑟琳娜!“锚点”的内鬼是她!她控制着这里?钥匙在通风主控?李晴的心沉入谷底。陈刚显然在被强行抽取神经信息或作为人形生物密钥使用!
第三道锁:通风的“心脏”与瑟琳娜的棋局
“钥匙在通风主控”。李晴想起3号筒仓那个布满陷阱的通风口。通风系统是工厂的肺,也是维持神经抑制场和气溶胶输送的核心!主控室必然是其神经中枢。
她避开麻木的工人,沿着粗大的主通风管道潜行。管道在工厂深处一个被铁门封锁的机房前汇入。门上没有电子锁,只有一个老式的机械密码盘。但腕表扫描显示,门把手和密码盘上覆盖着一层透明的生物粘附传感器!任何非授权接触都会触发警报并释放强效神经毒气!
如何无声破解?李晴的目光落在管道上一个不起眼的压力表上。表盘显示系统压力正常,但连接压力表的铜管接口处,有极其微小的卤素化合物结晶析出!这是陈刚密码中那个独特取代基的泄露痕迹!结晶的形态和分布,暗示泄露点在压力表接口内部。
一个冒险计划成型。李晴用微型激光切割器,在压力表侧壁极其小心地灼烧出一个针孔大的缺口。瞬间,一股带着强烈卤素气味的微气流嘶嘶喷出!她立刻将腕表扫描仪的采样探针插入缺口,收集泄露气体,同时用速凝胶封堵缺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