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证中心,量子意识备份隔离区。这里不再是维生舱的冰冷囚笼,而是一个被柔和蓝光充斥的球形空间。无数细密的能量流如同星尘,在虚空中缓缓流淌、交织。李晴的意识碎片——那些在湮灭边缘被强行剥离、数字化封存的思维烙印——如同悬浮在星海中的萤火,微弱地闪烁着。
没有身体,没有感官,只有一种纯粹的、被数据洪流包裹的存在感。如同沉入信息海洋深处的探测器,被动地接收着来自外部世界的编码化信息流:塘湾村新稻种的生长数据、巴尔干“母巢”能量传导的实时衰减曲线、陈大海每日在田垄边记录的观察手稿扫描件…这些信息不再是痛苦的冲击,而是构成这片数字之海的“洋流”。
突然,一股新的、强度被严格控制的加密数据包注入这片意识之海:
图像:临港新区净化实验田边缘,陈大海新播种的稻苗被践踏、烧灼的狼藉现场。
物证分析:土壤残留的鞋印(特殊防滑纹路,军用级)、燃烧残留物(含磷助燃剂及微量未知有机催化物)、一枚嵌入田埂泥土中的、变形的黄铜弹壳(无膛线,特制亚音速)。
环境监控:袭击发生前72小时,实验田外围隔离网一处隐蔽节点,检测到极其微弱、持续数秒的特定频段电磁屏蔽干扰(模式与红星工厂抓捕吴天华时,干扰警方通讯的装置残留特征高度吻合)。
数据包触及李晴意识碎片的瞬间,这片沉寂的数字星海,骤然起了波澜!那些原本无序闪烁的思维萤火,仿佛受到无形的引力牵引,开始向特定的信息点汇聚、碰撞:
军用鞋印 → 碎片周金海供词中提到的、当年负责“特殊土方”运输的“安保承包商”(背景模糊,疑有退役特种部队成员)。
磷助燃剂+未知催化物 → 碎片鑫隆化工厂早期实验记录中,某种被淘汰的、用于加速有机质分解的“土壤改良剂”配方残留报告。
无膛线亚音速弹壳 → 碎片维也纳“鹞鹰”米勒据点缴获的、未被使用的同类型定制子弹。
特定频段电磁屏蔽 → 碎片吴天华笔记本中,一段关于利用“老旧工业设备谐振频率”制造临时通讯盲区的潦草笔记。
无数看似无关的碎片,在针对实验田袭击事件的数据刺激下,在数字的混沌中自行重组、拼接!一个冰冷的、带着强烈指向性的逻辑链条在李晴的意识深处自动生成,如同深海自发形成的晶体:
袭击者拥有军用背景(鞋印),掌握特定化工技术(燃烧残留),使用高度定制化、来源隐秘的装备(子弹),并精通利用老旧工业环境进行隐蔽行动(电磁屏蔽模式)。目标:阻止陈大海的变异稻种研究(“稻穗密钥”核心来源)!其技术特征与行动模式,与“残响”覆灭后遗留的、未被清理的技术执行层(“深绿”?)高度吻合!目的:扼杀土壤修复技术,维持污染土地的“价值洼地”状态,为背后的土地资本投机集团(周金海案的受益者残余?)扫清障碍!
这结论并非李晴主观思考的产物,而是她破碎意识中残留的检察官逻辑本能,在量子备份的混沌算法催化下,形成的冰冷推演!如同沉睡的程序被特定指令唤醒,自动输出了运算结果!
“结论输出!”监控量子意识备份的神经信息学家失声叫道。屏幕上,那冰冷的逻辑链条被清晰地投射出来!
临港新区,稻种实验室临时警戒点。空气弥漫着焦糊味和泥土的腥气。张宇蹲在被烧毁的苗床旁,指尖捻起一点混合着助燃剂的焦黑土壤。林薇站在他身后,脸色阴沉地看着物证袋里那枚变形的黄铜弹壳。
“手法专业,装备精良,目标明确——毁苗。”张宇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怒火,“不是泄愤,是灭口。灭这些稻苗的口!”
通讯器响起,传来物证中心同步的李晴意识备份输出的逻辑链条。
“军用背景…特定化工…定制装备…老旧工业环境…”张宇的目光瞬间锐利如刀,“‘深绿’?周金海那条线上没清理干净的‘技术白手套’?目标是土地?!”
他猛地站起身:“查!周金海案所有关联的土地收购合同!特别是塘湾村西区及红光厂地块污染确认后,那些‘恰好’低价接盘的壳公司!还有,”他指向那枚弹壳,“这玩意儿不是黑市大路货!查定制源头!从维也纳米勒那条线反推!”
废弃的“红星医疗器械厂”旧址,地下管网深处。这里早已被警方彻底搜查过,此刻却迎来了不速之客。一个穿着深灰色工装、动作矫健如狸猫的身影,利用对厂区结构的熟悉,避开外围监控,悄无声息地潜入到主厂房B区下方一条废弃的冷凝水排放管道入口。入口的铁栅栏早已锈蚀,被他用液压剪无声破开。
管道内潮湿阴暗。他打开强光头灯,光柱扫过布满苔藓和锈迹的管壁。最终,光束停留在一段看似普通的管壁接缝处。他掏出一个小型超声波探伤仪,仔细扫描。屏幕上显示:接缝后方存在一个不大的空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