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的方尖碑静默如亘古冰川,其灰黑色的碑体在秋日晴空下仿佛一道切割现实的绝对界限。碑心深处,九颗星辰恒定流转,将吸纳的罪罚余响与外界微弱的试探性低语一同沉淀、转化,维系着某种宇宙尺度下的平衡。上海,净蚀永续监护中心内,林建奇右臂灼痕那冰面下的异样感已化为一种恒定而清晰的背景音,如同精密声纳持续捕捉着深海中的微小震动。郑雅萍的相位镊尖端则持续散发着幽蓝微光,如同一张无形巨网的神经中枢,感受着网上每一次最轻微的颤动。
环形光幕上,全国地图闪烁的异常光点不再杂乱无章。尘光密钥的“静默回波”监控模式运行数日后,开始揭示出隐藏的模式:那些分散各地的“低语”,正以一种特定的、近乎心跳般的节奏轻微共振,仿佛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以极其隐晦的方式调校着频率。
第一共振:淮南的“墓碑”与加密涟漪。
淮南淮海路支行外墙的那张磁性贴纸依旧存在。但其散发的特定电磁频谱残留,并非恒定不变,而是每隔23小时17分钟,会进行一次持续仅0.3秒的、幅度极弱的强度调制。这种调制 pattern(模式),与尘光密钥数据库中记录的、鲍玉佳过去使用的某个老旧加密设备的自检信号特征高度相似但又不完全一致,像是经过刻意的模仿与扭曲。
“不是鲍玉佳本人。”郑雅萍的相位镊捕捉到那细微的调制信号,并进行了放大分析,“是有人在模仿他的‘签名’,试图让这个‘墓碑’信号看起来像是自然残留,而非主动标记。但这种过于完美的周期性,反而暴露了其人工操控的本质。”
林建奇下令:“在下一个调制周期,集中监测方圆五公里内所有无线通讯频段,寻找与之同步的、哪怕再微弱的应答信号。”
时间一到。相位镊的感应场与尘光密钥的监测阵列全力聚焦。果然,在调制信号发出的瞬间,一个来自两条街外某公共垃圾桶内废弃手机的、几乎淹没在环境噪音中的蓝牙信号脉冲,以同样的持续时间响应了一下,其内容经破解,只是一个无意义的乱码包。
“试探成功了。”林建奇冷声道,“他们确认了这个‘墓碑’还能被‘听见’。下一步,可能就是传递真实信息了。保持监控,记录所有特征,不要干扰。”
第二共振:高碑店的“鬣狗”与资金脉搏。
高碑店那边,汇入武京伟旧部账户的境外赌博网站“赢利”,并非一次性打入。而是分三次,每次金额相同,间隔时间恰好是49.5小时。这个时间间隔,与武京伟过去习惯的、向其手下发放“行动经费”的周期完全吻合。
“他们在用武京伟的‘旧日历’。”郑雅萍指出,“这不是随机的施舍,这是有意识的、遵循过去行为模式的‘投喂’,旨在重新激活这个网络的习惯和记忆。”
同时,那个过时的震动暗号短信,也并非只发给了其中一个喽啰。尘光密钥通过回溯基站数据发现,在同一天内,共有七个与武京伟团伙有过关联的旧手机号码,收到了同样的空白短信和后续的特定震动,只是时间上略有错开,仿佛在进行某种“轮询”或“点名”。
“他们在确认哪些‘鬣狗’还活着,还能响应旧的召唤。”林建奇判断,“记录下所有响应了震动的号码,以及资金注入的最终账户。这是他们试图重新绘制的‘势力地图’。”
第三共振:石家庄的“债主”与算法陷阱。
石家庄的“新资产管理公司”话术升级了。他们不再直接提及债务,而是以“提供低息创业贷款”、“帮扶困难家庭”为名,诱使目标填写极其详细的线上问卷,问题设计巧妙,层层深入,直指家庭关系、社会关系、资产状况甚至心理弱点。
尘光密钥的语义分析模块发现,这些问卷的逻辑结构和关键词嵌入方式,与付书云早期设计的、用于评估目标“可操控性”的心理模型存在显着关联,但进行了简化和平庸化处理,使其看起来更像一份普通的商业调查。
“他们在用付书云模型的‘残骸’。”郑雅萍的相位镊感应着问卷背后的数据流,“粗糙,但有效。他们在筛选最容易控制、最能榨取出剩余价值的目标。这些数据,一旦汇集,就是一个新的、 albeit smaller, 作恶数据库。”
林建奇:“让密钥反向渗透他们的问卷平台,植入追踪代码,看看这些数据最终流向哪里。同时,对已识别目标进行预警提示。”
第四共振:达州的“忏悔”与情绪杠杆。
达州军营内,那名年轻士官的极端言论并未减少,但其发布平台开始从公开的内网论坛,转移到了几个需要特定邀请码才能进入的、加密的小型聊天群组。这些群组的建立时间很短,成员背景复杂,但言论风向高度一致:充满怨气,质疑一切,崇拜极端手段。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