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芳华学院一个多月,算是安顿下来。
天未亮解和和静姝同时睁开眼,立刻起来,德容还未醒,于是两人对视一眼走了出去。
解和和李静姝都习惯了这个点起,实在睡不着,于是二人决定出去走走逛逛。
两人渐渐走到风起亭,学院最东角的莲花池,池中央是一个四角亭,上书:风起亭。
“这个亭子的名字很是有趣,也不知是谁取得。”解和看着风起亭三个字饶有兴味地说道。
李静姝想到什么似地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解和看了她一眼没说什么。
李静姝确实知道这个名字的由来。
毕竟曾稳坐皇后之位十余年,一些宫廷秘闻也是知道的。
这个世界确实曾有过很多穿越者,每换一个朝代就会出现几个穿越者。
这座风起亭名字的由来就和两个穿越者相关。
其中一个是创办这所学院的女状元,另一个是当时太子的未婚妻。
记得是在长公主在芳华书院举办的春日宴上,那位准太子妃一首《定风波》震惊全场: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穿越者的事只在皇室和少数高门之间流传,所以春日宴上的一众男女都被震惊到了。
这位太子未婚妻得意非常,但是实际上她并没有什么真才实干,却对女状元十分不屑,自认为强于她百倍,为了与她一较高下顺便出风头,于是提出:对女状元才学佩服非常,请她评价这首诗如何。
女状元同是穿越而来却是有着真才实干的,她笑答道:“这首诗可称得上是千古绝唱,”话音未落,那准太子妃就露出轻蔑的笑容。
她接着说道:“可惜在下浅薄无知,对这首诗一知半解,可否请南宫小姐告诉我这首诗的诗名《定风波》是什么意思呢?”
南宫小姐的脸色僵住了,这都不知道多少年前学的诗了,她怎么说的出来。
她支支吾吾说不出个所以然。
众人议论纷纷。
这时候长公主发问了:“南宫小姐你不知道自己写的诗的诗名是什么意思吗?”
那位南宫小姐憋红了脸最后蹦出一句:“只是一个词牌名而已。”
女状元依旧脸带笑容地说道:“南宫小姐挑的词牌名真好,在下斗胆说一说自己的浅显看法。”
“这首词应该写的应该是南宫小姐途中遇雨,
风雨和风波则隐喻南宫小姐遭到了人生际遇的动荡。
而“定”字贯穿全篇,我看出了三种“定”:行动之定:竹杖芒鞋,徐行不辍,不为风雨所阻;心态之定:吟啸自若,笑对斜照,超脱于晴雨之辨;哲思之定:结尾“也无风雨也无晴”,以道家齐物思想消解得失,将“风波”化为心性之静。”
说完她顿了顿,又继续说道:“不知在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可与南宫小姐的诗相应?”
南宫小姐这下是完全无话可说,满脸的羞愤与尴尬,只好求救般地看向太子。
但是这时候长公主又开口了:“本宫倒是有点好奇,南宫小姐诗里的人生际遇动荡是与太子刚刚订婚这件事吗?”
这下南宫小姐的脸色刹那间变得惨白。
太子也面露不悦,但还是开口说到:“这首诗是南宫小姐的哥哥写的,她第一次来春日宴难免有些紧张,紧张之下出错倒是情有可原。”
那么太子都发话了,其余人也不敢议论。
两人除外:女状元和长公主。
女状元和长公主关系亲密,也不能光让长公主出头。
女状元大度地说道:“我相信南宫小姐不是有意的,但是此诗确实是千古绝唱,南宫小姐的哥哥也是文采斐然,这诗词魁首落在南宫小姐头上也是应该的。”
南宫小姐满心地难堪,但她不能拒绝,本就被拆穿要是拒绝了岂不是不知好歹。
长公主此时立马会意:“但是到底有点得位不正,这样吧,那彩头到底不能给,这亭子是新修的,还没定下名字,不如就以此诗的名字命名,也能成全南宫家的美名。”
女状元想了想说:“不如就叫风起亭?”
长公主满意地点头:“嗯,亭子不比人,只站在这就能平定一切风波,于风波处起风澜,好名字。”
想到这,李静姝再次笑出了声。
她看着一池的荷叶出神,想到了她艰难坎坷的上一世。
上辈子,她靠一点点养恩留在了侯府,受尽冷待,侯府那群人只偏向白悦蓉,但是白悦蓉一心只想着嫁给萧瑾,与她没什么仇恨,所以不关注她。萧瑾此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野心勃勃,冷心薄情,她一个养女能成为他的皇后全因一个人。
大雍唯一的女相师九霄。
她神秘莫测,但是曾三次准确预言使大雍得以延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