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旧是煮茶用的网筛,将其放在大碗上面,过滤掉已经煮透了的果肉,让富含果胶的甜汤水静置在碗中自然发酵一个时辰。
到时间以后,再把果汁水倒回铜锅里,端上炉子,加上大量的白糖,开始进行第二次的熬煮收汁。
苏青青把勺子递给小兰,让她继续在锅里搅拌着,自己从屋里拿了两个小木凳出来,坐在了一旁。
就在这时,桂嬷嬷从外面进来了。
她手里还拿着什么东西,顺着长廊走过来,笑道:“娘娘快来看,这是陛下给您寄来的信。”
“宫里寄过来的吗?”
苏青青接过信件,拿起刚才切苹果的小刀,把它沿着折线小心裁开,才从里面取出信纸,展开来准备看看里面都写了些什么。
开头第一行字就是:“见字如晤,展信舒颜。”
如今当天子的生活比秦瑞轩想象中还要艰苦。
他每日天不亮就要起来去给圣母皇太后——也就是之前的贤妃娘娘——请早安,然后留下来陪着母后喝茶聊天,再面见前来请安的妃嫔们。
而在太后那儿用完早膳以后,他也一刻都不得歇息,立刻就要前往养心殿上朝,听一群心怀鬼胎的大臣们在下面叽里呱啦地吵,时不时还要跪下来请他评理。
况且这些大臣仗着新帝根基不稳,暂时还没有完全掌控世家大族,个个都在朝廷上闹翻了天,拿些鸡毛蒜皮的事来上谏,只要陛下没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复,就号哭着要撞柱,以死明志。
“比狗都难管教。”秦瑞轩评价道。
第一页看完了,苏青青把纸折好放进信封里,避免被风吹走,才取出第二页纸,继续往下看。
说完了朝廷上的烦心事,秦瑞轩估摸着苏青青也不大乐意看这些,于是很快换了话题,字迹也变得轻快起来。
“朕前几日与你兄长商量过,让他跟着骠骑将军一起出发去江南各地巡守,过两年再回京参加武举,往后也好入朝做官。”
“土谢图汗和大格格三格格一起启程回草原了,荣妃已经在宫里住下,有她陪伴在母后身边,每日请完安以后,朕也不必再去坤宁宫,可以空出时间来做自己的事情。”
“你在佛山寺好生休养,等到了两个月以后,临近过年的日子,朕就派赵忠和来接你回京。”
信件最下方写着一个落款日期,旁边还画了几朵梅花,可惜技艺不佳,画得像洒了芝麻的烙饼。
苏青青用大拇指摸了一下陛下的签名,忍不住笑出了声。
她将纸仔细地放回信封里收好,才递给桂嬷嬷道:“把它收起来吧,用完午膳以后,记得提醒本宫给陛下回信。”
桂嬷嬷恭敬笑道:“是。”
锅里的果酱也快熬好了,苏青青站起身子,接过小兰手里的勺子,舀起一点尝了尝,满意地点头道:“味道真不错。”
她把铜锅从炉子上端下来,趁热倒进了一旁早就准备好的瓷罐里。
苹果皮不仅能给果酱添色,还能增加凝固点,可以帮助其更好地成形。
做完这一切以后,苏青青拿起温热的瓷罐,对着小兰吩咐道:“中午让小厨房少做些菜品,咱们用果酱夹烙饼吃。”
太皇太后和母后皇太后两人已经上山进寺了,她们准备就在庙里用斋饭,所以现在整个皇家别院都由苏青青一个人做主。
这叫什么来着——老虎不在家,猴子称大王。
她争取早日从猴子进化成老虎,把权利和财富统统抓在手心里,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走上人生巅峰!
外面传来了侍卫的吵闹声。
小兰已经收拾起后院的锅和炉子,离开了院子,准备把它们拿去还给小厨房,顺便交代一下自家主子的嘱咐。
苏青青抱着果酱罐,忍不住驻足听了好一会儿,只不过隔着高高的院墙,传进来的声音模糊不清,所以她始终也没听出个所以然来。
恰好此时,有位杂扫宫女带着浮尘走了进来,看样子正要进屋掸灰尘。
苏青青叫住了她,开口问道:“外面发生什么事了?”
宫女立刻在原地站定,恭敬行礼道:“回娘娘的话,是京城姜家派来的人,想要找太皇太后娘娘求情,让雪妃能够早日回宫侍奉陛下。”
原来是姜素雪的人。
还真是和自家主子一样,喜欢弄出这么大的动静,招来大家的目光,也不怕扰了别人的清静,在太皇太后面前告她的状。
苏青青对她的事情没兴趣,也不想主动出去看热闹,反而惹来一身麻烦,于是点了点头,道:“本宫知道了,你去忙你的吧。”
宫女应了一声,拿着浮尘进了寝殿。
但是俗话说得好,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苏青青刚要回到里屋,就听见身后传来一声熟悉的呼唤:“瑜妃娘娘,等等我!”
来人正是明音。
她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差点撞上面前的瑜妃,于是连忙停下脚步,踉跄几下之后,才终于站稳了身形。
“瑜妃娘娘,我能和你一起用午膳吗?我找了好久,太皇太后她们都已经上山了,没人理我,我就只能过来找你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