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济门外的码头上,随着澳王朱旺的船队缓缓靠岸,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达到了顶峰。
然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这位刚刚立下大功的王爷,并没有在码头多做停留。
他只是对着岸边的百姓们随意地挥了挥手。
便在锦衣卫的护卫下,与常茂一同,直接翻身上马,在一片“澳王千岁”的呼声中,绝尘而去。
他没有接受百官的迎接,更没有入宫面圣,而是直接回了自己的澳王府。
这番不按常理出牌的操作,再次让应天府的百姓和官员们,见识到了这位王爷的特立独行。
随着船队的离去,原本拥堵的码头渐渐恢复了秩序,但刚才那盛大的场面,却成了人们口中久久不散的话题。
茶馆里,酒肆中,街头巷尾,到处都是关于澳王殿下的议论声。
“乖乖,你们是没瞧见啊!那阵仗,啧啧,比陛下当年登基大典还热闹哩!”一个刚刚从码头挤回来的汉子,端起大碗茶灌了一口,唾沫横飞地说道。
“何止是热闹!”
邻桌的一个书生模样的中年人摇着扇子,一脸神秘地说道,“我可听说了,这次澳王殿下出征,根本就没带什么大军,就带了不到十艘船,几百号亲兵!”
“什么?!”
周围的人全都惊呼出声,“不到十艘船就灭了盘踞东海十几年的巨寇?这位先生,您这不是说笑吧?”
“说笑?”
那书生冷哼一声,脸上露出了鄙夷的表情,“你们以为澳王殿下是凡人吗?我告诉你们,我一个在工部当差的远房表弟亲口跟我说,殿下这次用的,根本就不是凡间的兵器!”
他压低了声音,神神秘秘地说道:“据说,殿下当时只是对着那贼寇的巢穴,祭出了一道‘天雷符’!只听‘轰隆’一声巨响,天降神火,顷刻间便将那数百艘贼船,烧了个干干净净!那火啊,是三昧真火,沾水不灭,遇人便燃,惨叫声传出几十里地!”
“嘶——”
茶馆内响起了一片倒吸凉气的声音。
“我就说嘛!殿下肯定是神仙下凡!”
“没错没错!不然那亩产万斤的仙粮,还有那能治好天花的仙药,是哪儿来的?”
一时间,“澳王乃神仙下凡”的说法,在百姓之中,愈发深入人心。
甚至已经有人开始商量着,要去城里的天界寺和朝天宫,给“菩提祖师”和“澳王殿下”两位活神仙,多添些香火钱了。
当然,也有一些人的关注点,比较——清奇。
一个角落里,几个看起来像是地痞流氓的家伙,正挤眉弄眼地低声议论着。
“哎,你们听说了吗?这次剿匪,还抓回来一个女的。”
“听说了听说了!据说是那伙前朝余孽的头头,叫什么……陈沐灵?听说长得跟天仙似的!”
“嘿嘿,一个女的当海盗头子,那能是什么省油的灯?我猜啊,肯定是那种水性杨花、不知廉耻的荡妇!”
“你们说……殿下把这么个尤物抓回来,会不会……”
一个家伙露出了男人都懂的猥琐笑容。
“嘘!你小子不要命了!敢编排殿下!不过……嘿嘿……还真不好说啊!英雄难过美人关嘛!”
……
与民间的热烈奔放不同,朝堂之上的议论,则要含蓄和复杂得多。
几位尚书大人刚从迎接的队伍里回来,连官服都没换,便凑在了一起。
“陛下对澳王殿下的恩宠,真是……前所未有啊。”
吏部尚书李信抚着胡须感慨道。
“是啊,”户部尚书曾泰也是一脸的复杂,“打了胜仗,不入宫谢恩,反而直接回府。这要是换了别人,早就被御史们弹劾得体无完肤了。可陛下,竟然连问都没问一句。”
工部尚书赵俊此时的脸上,却带着几分兴奋:“诸位大人,你们觉得这次殿下他们乘坐的那几艘新船如何?哈哈,能零伤亡歼灭全部贼人,我工部居功至伟啊!”
他挥舞着手臂,激动地比划着:“那船,又快又稳!船身上全是炮门!你们是不知道,光是常将军那艘旗舰,两侧的火炮加起来,就不下五十门!这要是组成船队,那火力……啧啧,简直不敢想!”
“嗯,船坚炮利固然有用,我京营兵将训练有素,也占很大一部分作用。”兵部尚书唐铎也不忘往自己脸上贴金。
“你不说我差点忘了!”赵俊一拍大腿,“我工部也出力不少啊!新式战船,我们的老师傅在船上手把手的教他们使用方法。”
然后生怕别人不明白,他连说带比划。
“就刚才那船,跟咱们大明现有的所有船只,都不一样!那帆,是软的!那舵,是个轮子!好多东西,我一时半会都说不完!”
礼部尚书高信此时却幽幽地开口了:“船再好,炮再利,那也是外物。老夫担心的,是人心啊。”
他看了一眼众人,意有所指地说道:“澳王殿下如今功高盖世,民望滔天,这……真的就是好事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