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处在南锣巷,单间铺子,后头地方也够,就是没井,还有一间在李家弄,差不多大小,但价格要贵上一点...”
沈云姝听张牙人把合适的铺面一一介绍完毕,道:“新铺子倒也不必太讲究,最好是不用费神修整,能早些搬进去的。至于井,能有最好,实在没有,离取水的地方近些也行。”
张牙人略一思量,道:“那李家弄这间更齐整,前头店家是个爱惜的,东西搬空了瞧着还有八成新。巷子口有公井,打水也不麻烦。而且离着咱们这也不算远,一炷香的脚程就到了。”
沈云姝听着,没什么毛病,王氏也没意见。
反正是个小分号,不用太讲究。
“既然这样,那咱们这会就去瞧瞧,若是合适就早些定下来。”
下晌的馍塔拜托大姑跑一趟,沈云姝带着陈叔陈婶坐上张牙人的骡车出发了。
李家弄比不上青果巷繁华,甚至中间青石路都容不下马车通过。但两边各式铺子也不少,卖吃的尤其多,吆喝声甚是热闹。张牙人说附近住的人家颇是密集,这里每天来来往往人也不少。
做生意,人流自然是最重要的。
到那铺子看了一圈,和张牙人描述的差不多。前头是个小两层的铺面,上面一层半人多高,是用来放东西的。后院屋子只有小三间,但陈叔陈婶很是知足,直说带着两个孩子也够住了。
灶房虽小些,大小两个灶眼,但他们只做一个品类,应该也忙得过来。
这么看下来,稍微添置点东西就能开业了。
“租金一个月二两,比其他铺子贵上百来文,不过这处地段不错,附近住的人家不说都是富户,兜里也是有些余钱的,将来做生意总是便利些。您家的花饽饽毕竟还得有点家底的人才买得起。说实话,这铺子我是特意压在手里,没带别家瞧过的,就想着先给姑娘看过。”
张牙人做了她家几回生意,眼看着她们不过大半年功夫就从囊中羞涩到在汴城站稳脚跟,心里对这对母女着实佩服,替她们办事也愈加上心。
“好,我自然信得过张叔。那就这间吧。”
沈云姝也不拖拉,当即与张牙人交了定金,约了明日办手续,一行人走向巷口。
“哎哟!走路不长眼哪!”
前头路人忽然叫了一声,撞到他的是个十来岁的小姑娘,告了声罪后,捧着东西急匆匆地走了。
沈云姝停下了脚步,有些惊诧。
这不是老宅里的梨丫么?
怎么会在这里出现?
“姑娘,怎么了?”
陈婶见她停住不动,连忙问道。
“没事,走吧。”
沈云姝收起心思,随张牙人骡车赶回了铺子。
大姑她们去送馍塔了,沈云姝和王氏以及杜锦香商量了下新铺子要准备的东西。
“...花饽饽的模型还是得再做一套,简单的贴字,寿桃,元宝和福袋这些都要有,还是请陆家嫂子帮忙吧。要用的模具也得让廖大哥再做一套,蒸屉,馍塔架子,木桶,这些也要置办,我看小半个月应该就能弄好。”沈云姝算了算道。
王氏看着杜锦香手下劈啪响的算盘,忍不住心疼起银子来。
“前头买下你陈叔陈婶花了不少钱,这新铺子只怕又要花去不少,咱们凑钱又要多花几天了。”
沈云姝安慰道:“不会的,这些东西花不了十两,新铺子开了能多接不少单子。到时候咱们不但可以卖二两的馍塔,单个的喜馒头也卖,只要有人上门定,咱都能做,不出一个月就能赚回来。再说,咱们卖黄金盏也赚了不少银子,下个月肯定能凑够了。”
王氏想起卖黄金盏单独收的一匣子银子,心里又稳了些。
“是娘心急了,该花就花吧,你说得对,这钱花出去马上就能挣回来,有啥可担心的。后院如今挤得没法下脚,灶都不够用,是该分出去了。”
这件事没有异议,沈云姝就把遇到梨丫的事告诉了王氏。
“不会是看错了吧?”王氏也不敢相信。
沈云姝摇摇头:“梨丫脸上有颗痣,应该没有看错。只是不知道她是跟谁来的,娘,咱们要不要打听一下?”
王氏脸色不是很好:“打听了又能怎样?咱们如今好不容易能翻身了,让他们知道了,指不定又要来咬一口。算了,就当不知道,等你爹回来了再说。”
沈云姝也不想和老宅的人打交道,便应了。
“对了,娘忘了问你,中午留魏公子吃饭,你可是同他一块吃了?”王氏忽然道。
沈云姝以为她要说男女大防的话,想起捏脸的事,一时有些心虚。
“锅子要人多吃着才热闹嘛......”
“这话没错,可人家什么身份?在家吃饭那都是有下人丫鬟伺候着的,你倒好,让人自己动手不说,还一块吃上了。我瞧你那肚子圆溜溜的,只怕吃得比人家都多。魏公子仁厚,不跟你计较,下回可不能这么怠慢人家。”王氏佯怒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