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特种营班师回国,还带回了一份《安南协议》。
姜丰亲自到南屯军港迎接,东海水师也在码头列队迎接。军乐齐奏,迎接大湾特种营凯旋。
不管其他朝臣怎么看,在东海水师将士心中,大湾特种营就是他们的同袍,可以并肩作战的战友。
杨安率军下船,大步走到姜丰跟前,正要行礼……已被姜丰扶住。
“甲胄在身,不必多礼!”姜丰笑道,“杨大将军从不负我所望!”
杨安是朝廷封的世袭三品威烈将军,论官职已不在姜丰之下。姜丰又岂会托大,接受他的跪拜之礼?
姜丰往杨安身后看了看,又问道:“钱勇没回来?”
杨安道:“虽法兰西人撤离了,但安南经历战乱,国内动荡。钱将军暂且留守、负责平定局势。”
姜丰点了点头。钱勇曾在爪哇几年,和爪哇的天师道关系密切、对南洋各国也很熟悉,由他驻守安南很合适。
不过,想到钱勇和姜媛成亲没多久,夫妻分居太久也不好。姜丰决定回大佳腊之后就让女儿去安南,让他们夫妻团聚。
此时大军回国,姜丰即在南屯准备了宴席劳军,同时与杨安回营帐,细问安南诸事。
出征之前,姜丰和杨安共同制定了此战的战略。特种营按照既定的战略执行,果然把安南军队消耗殆尽,坐收渔翁之利。
但对于作战的经过,姜丰并不了解,他也很关心。
杨安便细细说来,在说到阮栋自尽时,他的声音有些低沉:“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在那种情况下,即便我愿意留他一命,阮栋也唯有一死。”
他非常能理解阮栋的选择,若是易地而处,他也会做出一样的选择。
姜丰沉默了一会儿说道:“落后就要挨打。要想有尊严地活着,就必须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我之所以一定要收复安南,一是因为安南与我国相邻,将来恐怕有领海的争端。为子孙后代计,当把问题消灭在萌芽阶段。”姜丰叹道,“二来则是安南人野性难训。前朝时,安南独立之后屡次与我朝发生领土争端。虽名义上奉我朝为宗主国,私底下小动作不断。”
“彼时,思明土官及宁远州土官向朝廷控诉,辖境猛慢、禄州等地被安南所占。该年二月,朝廷遣使责难安南,要求归还禄州……安南便被迫将古楼等五十九村交给朝廷。”姜丰说了一段史书记载。
杨安没读过多少书,对两国之间的历史知道得不多,此时仔细听着。
“虽然安南愿意息事宁人,但两国关系仍然紧张。”姜丰冷冷地说,“我朝强盛时他们还老实,一旦内部动乱,他们就蠢蠢欲动。”
杨安点头:“正是如此。阮栋临终前留下遗言,让小国主不要忘记安南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依末将看来,安南碍于形势不得不签下条约,心中却并未臣服。”
正因为安南人性情难驯又反复无常,且地方偏远,驻军消耗大,收税又收不了多少……实属鸡肋,务实的前朝才决定放弃这个地方。
姜丰笑了笑:“此一时彼一时也……从前我朝即使占领了安南,也难以掌控。如今嘛……既然安南人留在安南不老实,就把他们迁徙到其他地方好了。北美那里,不是缺人吗?”
“这种处置方式是有先例的。”姜丰笑道,“扶桑人同样性情反复、欺软怕硬。当初打下扶桑之后,就是把贵族、军队屠戮,平民男子送往虾夷挖矿、女子则迁徙到大湾来。施伦到了扶桑之后,又从我朝迁徙百姓过去。如此才完全占领了扶桑诸岛。”
杨安心中一凛,正因为对扶桑这种“赶尽杀绝”的处置方式,如今扶桑这个民族都灭亡了。
迁徙到大湾的扶桑女子和本地百姓结合,已经渐渐融合其中了。
姜丰又道:“不过,安南和扶桑还是不一样的。扶桑海寇数百年来屡屡进犯我朝,又跟在荷国身后占领大湾,与我朝有大仇。安南嘛,到底是藩属国……屠杀是不必的,只要把不听话的人迁走就好。再说了,北美有房有地有金矿,可是个好地方。”
杨安拱手道:“姜大人英明!”
因安南是杨安打下来的,在安南的处置上,姜丰和他商议。
而且有些话,能对杨安说,却不好提前让文官们知道。免得有些人又觉得“过于狠厉、有伤天和”,坏他大事。
劳军宴结束,姜丰和杨安带着亲卫军返回大佳腊,召集众属官道:“安南战事结束,杨将军与安南王室签订了协议。事关重大,我要亲自进京汇报此事。”
当初安南派出使臣进京求援,朝廷为了宗主国的脸面以及南洋的利益,不得不派兵援助安南。因军费紧张、只能调用大湾特种营。
为此,还派出兵部郎中和御医亲自到衡川府对姜丰宣旨,务必请姜巡抚回任上。
打仗用的既是姜丰的私兵,如今战事结束,姜丰也该向朝廷邀功了。
布政使唐昕等人传看完《安南协议》,都露出了喜色。两百年后,安南再次回到了我朝统治之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