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云听了妻子的话,想着妻子给高家生儿育女、操持家业,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之前差点中了“美人计”,张氏知道后不仅没有闹,还劝他赶紧去向舅舅道歉。
高云面对妻子,就不禁有些心虚气短。
自己只想着回大湾孝敬舅母,却忽视了岳家,是不太好……
高云放缓语气:“是我想得不周全,我还是要回去处理事务的。不如,就由你带着孩子留在京中过年?”
“我自己留在京中!”张氏忙道,“孩子们还是回去给舅太太请安,过了年再回来。他们外祖父、外祖母还能挑自家外孙的礼?有我回去走礼就行了。哦……我给女儿寻了一个教养嬷嬷,也跟着一起回大湾。”
他们的女儿七八岁的年纪,也该学礼仪了。张氏早先就说要学京中大户人家,请教养嬷嬷。
女儿的教养是正事,高云便命人请那教养嬷嬷进来。
不一时,那妇人到了。
只见她穿着茶色的家常衣衫,头发梳得整整齐齐,是个干净利落的中年妇人。相貌虽平平,神态却温柔和睦,举手投足间进退有度,可见是真的懂礼的。
高云心下便满意了几分。
再一问,这妇人是从宫中出来的宫女,在翰林府上也做过教养嬷嬷的,便高兴地道:“小女顽劣,有劳嬷嬷费心了。”
“老爷客气,应该的。”嬷嬷敛身行礼、动作流畅优雅。
高云更是满意,待这嬷嬷退下后,他笑道:“这样的嬷嬷不好找,月钱给多一些,把她给留住,以后咱们小女儿和侄女都能用上。咱们家也养出淑女名媛来。”
他历来羡慕王家、施家的大家风度,也想自己家走向更高的层次。
张氏勉强笑了笑,似乎有些心不在焉。
…………
高家人还未启程,大湾方面早收到了京中的消息。
先是姜衡中举,熊楚楚高兴得在府上也连摆了三天流水席。
岛内上下,也都知道姜家的小公子十七岁就中了举人,还是解元!
各种夸赞的话不要钱地说了出来。
什么“虎父无犬子”、“雏凤清于老凤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直夸得熊楚楚眉开眼笑。
就是姜殊在缅甸剿匪打了胜仗,她也没那么高兴。在她看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只有科举才是正途。
大儿子不喜读书已经没有办法,希望自然在天资聪颖的小儿子身上了。
虽然为小儿子高兴,但熊楚楚也有担忧,惦记大夏使臣进京朝贡的事。
她知道董其昌是姜丰教导出来的,行事有勇有谋,姜丰能派他进京就是放心的。
但朝堂上都是人精,大夏的一举一动,在他们眼里只怕都别有用心,也不知道董其昌能否应付得过来。
而姜衡又在京中,万一有什么风浪,只怕波及到他。
这千思百虑的,熊楚楚嘴角都起了一个燎泡。
姜媛现在长住姜家,看到母亲着急,笑着安慰:“娘别担心,我都听董其昌说了,他们从新约出发来大湾时,爹爹就另外派人去西部,从金山城押运二十万两黄金直奔京城。有这二十万两黄金在寿礼,还有什么可怕的?”
“谁要是送我二十万两黄金,他就是一等一的忠臣,再无怀疑的!”
“但愿如此吧!”熊楚楚还是忧虑,叹了口气道:“如今我也没有别的愿望了,只希望咱们一家人都平平安安的。”
又过了一段时日,大湾收到京中的信报,得知万寿节庆典圆满结束,大夏和大湾众人联袂回来,熊楚楚才放下的心。
但紧接着,她的心又被另一件事给提了起来。
姜殊的事也传了回来。
这不省事的大儿子,竟然一声不响代表缅甸进京朝贡!
萧瑢登基为王!
姜殊和萧瑢的私情许多人都知道了!
皇帝还默许了!
…………看着信,这一行行触目惊心的字,熊楚楚气得手都在抖,问女儿:“我是不是眼花看错了?她萧瑢登不登基与我无关,到底是他们萧家的事。可是殊儿这样大张旗鼓的表露心迹,这是以上门女婿自居了?我们姜家的脸面不要了?”
姜家是受萧家大恩,可是姜丰为国家开疆拓土、鞠躬尽瘁,身上都挨过枪受过伤,也是报了皇恩了。
总不必再送一个儿子去报恩吧?
姜媛得知消息也有些错愕,无奈地说:“顾卿来大湾和我们说了半天的话,原来是缓兵之计,只为了给我们一个心理准备。原来背地里,他们什么都安排好了。可恨殊儿外向,竟然也不和家里商量。”
都说女生外向,他们家的男儿怎么也那么外向呢?
真是英雄难过美人关啊!
看到母亲生气,姜媛只能安慰:“娘先别急,好歹他是要做王夫,又不是进宫做内侍,倒算不得牺牲。萧瑢也是女中豪杰,我虽未见过她,但听其所作所为,也是惺惺相惜。”
熊楚楚觉得胸口更闷了,能和女儿惺惺相惜的,那都是什么人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