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成贺突如其来的告老奏折引起了朝野的各种猜测,当他和下属的对话传出去后,人们恍然大悟,纷纷赞叹起他的高风亮节。
就连岑巍都一时陷入了沉默……不要把精力花在内斗上?章成贺一个文臣都有这样的觉悟,他身为一个武将……突然有些羞愧。
但转念一想,这种冠冕堂皇的话谁不会说?
章成贺如果早有这样的觉悟,就不会把手伸到安南了。
内阁重臣和藩王长史勾结本就是大忌,只看皇帝追不追究而已。
想一想,皇帝春秋鼎盛呢,手下重臣就和藩王眉来眼去了,他能高兴?
章成贺把这么一颗犯忌讳的棋子都亮了出来,只是为了扳倒姜丰。现在话锋一转,就标榜自己不想内斗?
岑巍:……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不信。
这些读书人一个比一个虚伪狡猾,还是先静观其变。
章成贺的第二封告老奏折被皇帝留中后,他没有紧接上第三封奏折,那样的话就有逼迫君主的嫌疑。
他和礼部尚书联名上了一封科举改革的奏折!
这份奏折完全认可了年前姜丰提出的加开科学科的倡议:
在文举和武举的基础上,另独立开设科学科;
科学科三年一科,设乡试、会试两级考试;
科学科考试内容为自然科学,涵盖数学、物理、化学、天文等;
为避免礼部组织考试任务过重,科学科会试在常规会试次年举行。如今距离下科会试还有两年,那么第一次科学科会试将在三年后进行;
科学科乡试得中者称“科学举人”,会试得中者称“科学进士”,与普通进士在选官上享有同等资格。
…………
章成贺全盘认可了姜丰的提议!
皇帝看到这份奏折时,心中是百般滋味。
姜丰提出加开科学科,其目的昭然若揭:在朝堂、地方潜移默化地插入科学一派的人。
科学人才主政六部,必然会更加重视科研;科学人才主政地方,则会支持使用新机器、建工厂……
可以想象,当第一批科学进士下达地方,各种工厂将在这个国家遍地开花,整个国家将朝着工业化的道路大步前进。
工业化的发展会带来什么样的变革?
对国家、对民族、对皇族来说是好是坏?
皇帝不由得想到了姜丰描述的未来:新的阶级产生、壮大后要谋求政治地位,阶级之间会产生斗争,最后甚至会冲击皇权……
姜丰提到了可能产生的“君主立宪制”!
想到这里,皇帝只能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从一开始,姜丰就把“未来”告诉了他,可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事情一步步地朝着姜丰描述的未来前进。
他并非没有抗拒,可他也无力阻挡。
历史的车轮是滚滚向前的,他阻挡得了华国的科学发展,阻挡不了大夏的、更阻挡不了西洋各国的。
现在大夏已经在建发电厂和铁路了!
第一条铁路通车,接下来将是第二条、第三条……到时候大夏东西、南北铁路贯通,西部的资源可以抵达东部、东部的商品可以流通到西部,整个国家的发展都将提速。
还有西洋各国也陆续发明了蒸汽机,他们本来就重视科学,其发展速度会比华国更快。
大夏和西洋各国相比华国有一个优势,就是没有根深蒂固的传统势力做阻碍。
皇帝觉得自己处于历史长河的分叉口,有一条路是大道,另一条路是深渊。
可他不知道,究竟哪一条才是大道,哪一条是深渊。
“姜丰,真的是给朕出了一道难题啊!”皇帝喃喃自语。
尽管对萧家江山的未来忧心忡忡,他却还是不敢冒险、不能容许华国在他的手上落后于外国,成为历史的罪人!
姜丰为科学造势,提出科举改革,他都只能听之任之。
只是尽可能地让皇家在科学的事务上增加影响力,尽可能地让萧家皇室在这场变革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比如说让太子成为皇家理工学院的名誉副院长、成立“皇家科研资金”……
如此……即使时代的发展最终到了“君主立宪制”的那一步,他也希望皇室能受到万民拥戴继续掌握军政大权,而不仅仅是一个“吉祥物”。
这其中的用心良苦,皇帝没法和任何人说。
那些藩王虽然同姓,却只会争夺眼前的利益,和他们商量?不把他卖了就好了。
而太子渐渐长大,本应是最好的商量人选。但天家无父子,出于某些不可言说的原因,他也并不想和太子说。
所谓高处不胜寒,不过如此。
…………
此时此刻,看到章成贺呈交的奏折,他明白,传统士林也对加开科学科妥协了。
这并没有出乎他的意料。
姜丰的提议是很谨慎的。
他提出的是加开科学科,而不是在原有的进士科上进行改革,这没有损害传统读书人的利益,只是给不擅长四书五经的人一个机会。
偶尔朝廷加开恩科,天下士子都感恩戴德,多一次考试的机会,谁不想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