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在飞机舷窗口坐定,按着空姐的一番演示把保险带系好,陈晶晶这才打量起身边这位年龄与她女儿相仿的男同事--厚夹克、牛仔裤,脸长眼细、肩宽脚大,坐着的时候比她高出一个头,但这也算不上什么特别之处,放在人堆里并不起眼。
陈晶晶长得也不起眼。没错,她五官端正,但没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小麦肤色,一头利落的短发,说话干干脆脆,走路风风火火,加上平时总穿着警服或者运动服,“陈晶晶就是个假小子”成为刑警队男同事的共识。“假小子”正是陈晶晶刻意营造的形象。她从任职起就抱定了一个信念: 身为女警,只有刻意模糊自身的性别,才能在男性占统治地位的工作环境中站稳脚跟。 三十年后,她在警队早已站稳了脚跟,不知不觉中也卸下了身上的铠甲,做回了那个温和、随性、坦然的自己。
刑警大队年轻人居多,比任何一个部门都多,荷尔蒙气息浓稠,这也是陈晶晶愿意回来的原因。如果不是需要戴上老花镜才能看电脑,她坐在办公室里会产生错觉,三十年时间像隔了一层玻璃窗,玻璃的另一面, 是那个年轻的她。
刚毕业被分到刑警队当内勤,一切都很陌生。第一次做报表都不知道案件是怎么个分类法,三联页的刑事拘留证也不知道怎样填写,更别说如何写报告、怎么跟外地警方联络了,太多的不知道,连同事们的差旅费用报销单都不会粘贴。她上班的第一天,杨师傅就调整到了侦查员岗位,很少有时间教她,她就把手头上的工作一样一样摸索着做。很长一段时间,陈晶晶都进任不了内勤的角色,在她内心深处,大概觉得自己干这个工作不过是临时性的,过渡一下罢了,她以为局里早晚会调她去预审科,干她的专业。她想错了。
陈晶晶此次的出差任务并不繁重,她和小林去沈阳市公安局看守所提押一名涉嫌诈骗犯罪、在逃两年后落网的女嫌疑人。出发前, 机票、卷宗、介绍信等手续都由小林准备妥当,小林告诉她,一切顺利的话,能赶在国庆前返回,当然,返程得换火车,坐飞机带案犯手续繁琐,最主要是三张机票不便宜。
“陈老师,我猜您现在很少出差吧?”小林说话带着明显的卷舌音。
“是啊,我年纪大,领导体谅我,出差这种事一般来说非自愿不安排。”陈晶晶忙应着,伸手把前座后背的小搁板放下来。
“这么说,这次出差是陈老主动请缨的?”小林好奇。
“可以这么说吧。自打2002年夏天以后,我再没去过东北,总想着退休前找机会再去一趟,这不正好,机会来了。”
陈晶晶从双肩包里掏出两袋真空包装的鸭肫、两块德芙巧克力,一样一个递给小林。小林拒了鸭肫,说不吃鸭身上的东西, 但马上撕了巧克力,掰一块塞进嘴里。陈晶晶拧开她的保温杯放到小搁板上,杯子是空的,里面装着干硬的枸杞和枣。
“陈老师,我去给您续点儿热水。”
小林说话间就迈开了腿。等他回来时, 陈晶晶发现他手上多了一瓶蓝色的能量饮料。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喝开水不饮茶,天冷天热都喜欢拎个饮料瓶子?女儿庄渊也这副德性,家里沏好的茶水她一口都不尝,一天到晚惦记着珍珠奶茶和果汁饮料,逮着机会就捧一杯在手上呼噜呼噜吸个没完。
小林得知这次出差的搭档是陈晶晶,起先有点儿意外。机关五十多岁的女同志,哪个还会出外勤呢?她们一般都是整天在办公室里坐着,喝茶聊天刷手机,即便有什么活也是在聊天喝茶过程中风轻云淡捎带过去,
擓到下午4点,她们会找个借口一个一个滑出大院门,一溜烟赶回家去,投人买菜烧饭带娃这些实战。对此,领导都睁一眼闭一眼,君不见快退休的男同志也几乎一个样, 大家见怪不怪,谁还不是离退休越来越近了呢?
通常能在机关其他部门待着的人都不会去刑警队,刑警队不适合养老,这是一般人的共识。但陈晶晶不是一般人,她是陈老师,不但小林这么称呼她,其他同事也都这么称呼,就连分管副局长邵勇见了她也一口一个陈老师。听说她一开始就在刑警队,后来去过局机关的办公室、政治处,还到派出所当过几年所长,去年退二线后,终点又回到起点。
小林觉得有必要自我介绍一下,这是对前辈起码的尊重,于是,就把自己刑警学院硕士毕业前在校园招聘会上跟金枫局签约, 以及从巡特警大队转岗到青莲派出所的经历向陈晶晶汇报了一遍。
“陈老师,我是所里综合组的民警。您知道,所里年轻人少,平时我们组就是搞案件,刑事的治安的都要搞。”
听到“刑警学院”四个字,陈晶晶来了兴致:“小林你是沈阳人?”
“我生在沈阳,长在大连,本科也是在大连读的。”
“这么说,你不是一开始就奔着当警察的?本科什么专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